5G NR 信道编码标准订立是在3GPP RAN1#87 次会议上,3GPP 最终确定了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其中,Polar 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LDPC 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如表2-3 所示。
表2-3 NR 信道编码标准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码是一种稀疏校验矩阵线性分组码。数据信道用LDPC 码代替Turbo 码的原因如下。
(1)Turbo 码的特点是编码复杂度低,但解码复杂度高,而LDPC 码刚好与之相反。LDPC 编码相比Turbo 编码有0.5 dB 的信噪比增益,适用于eMBB 场景(码块大于10000 且码率要达到8/9)。(www.xing528.com)
(2)LDPC 本质上采用并行的处理方式,而Turbo 码本质上是串行的,因而LDPC 更适合支持低时延应用。
(3)LDCP 码可以支持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为20 Gbps/10 Gbps 的eMBB 场景,Turbo 码则只能支持1 Gbps 的处理能力。
Polar 码在2008 年国际信息论会议上,土耳其毕尔肯大学教授Arikan 首次提出了信道极化的概念,基于该理论,他给出了人类已知的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命名为极化码(Polar Code)。Polar 码具有明确而简单的编码及译码算法,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极化码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信道的两极分化现象,把承载较多信息的比特放在理想信道中传输。信道极化包括信道组合和信道分解部分。当组合信道的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则会出现极化现象:一部分信道趋于无噪信道;另一部分则趋于全噪信道,这种现象就是信道极化现象。无噪信道的传输速率将会达到信道容量 I (W),而全噪信道的传输速率趋于零。Polar 码的编码策略正是应用了这种现象的特性,利用无噪信道传输用户有用的信息,利用全噪信道传输约定的信息或不传信息。
码块的比特数为18 ~25,或者大于30 用的是Polar 码,码块的比特数小于等于11 时,用的是Block Code。数据信道(PDSCH/PUSCH)使用LDPC、大于等于12 比特控制信道使用Polar、小于等于11 比特且大于等于3 比特控制信道使用LTE-RM、1 或2 比特控制信道使用Simplex。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