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风电场的发电收入和运营管理费用。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风电场风机的发电量、控制和降低运营管理费用,是保证风电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的技术措施
影响风电机组发电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风机的可利用率、风电场设备的安全管理和风机的最优输出。
(1)提高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通过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保证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
1)高效、快速处理和解决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降低风电机组故障停运时间;主要技术措施:①建立风电机组各类故障清单、故障处理程序、方法等技术标准;②建立故障处理定额标准、质量记录等方面的管理标准;③建立考核体系及方法。
2)提高风电机组的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发现风电机组运行存在的潜在质量隐患,及时有效处理。风电机组潜在质量隐患,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变配电设备所包含的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液压系统、偏航系统、电控装置及其部件、箱变、电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等)质量隐患。
主要技术措施:①根据机组运行时间,抽样测试部件的性能参数,与该部件本身技术要求进行核对;定期进行机组噪声、温升、振动、接地、保护定值校验等方面的测试;做好质量记录;建立考核体系等方法;②储备合理、经济数量的备品备件,保证风电机组故障时,能够快速处理、排除故障;③依据风电机组的运行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风电场设备的定期检查、预防性试验。
(2)保证风电机组、变配电设备等资产的安全。风电场资产的安全管理,对保证风电场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风电场资产的安全管理;保证不丢失、损坏。
2)保证特殊情况下风电场设备的安全防护。
(3)风机输出的优化。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输出功率受到风机安装地点的空气密度、湍流、叶片污染、周围地形、地表植被等方面的影响,风电机组的输出达不到最优状态。
风电机组投入运行后,应根据风电机组安装地点的具体情况,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使风机的功率曲线满足现场风资源的风频分布,保证风电机组发电量最大。
2.控制和降低风电场运营管理成本(www.xing528.com)
风电场运营管理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检修费用、系统损耗、下网电量(场用电)、办公及其他费用。
控制和降低风电场运营管理成本,对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意义显著。
(1)人工费用控制。
1)合理规划和设计风电场工作岗位,优化岗位结构。
2)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队伍,满足风电场可持续运营发展的需要;避免人才频繁流动,造成风电场人工费用的增加。
3)科学、合理地编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使人员的素质、技能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2)检修费用。
1)依据风电场实际运行情况,配置合适数量的检修工具、设备、仪器。
2)科学、合理地编制、实施年度定期检修计划,控制设备定期检修时的机械费用(如吊车租用费用等)。
3.控制场用电或下网电量、降低系统损耗
控制风电场下网用电量、降低系统损耗(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就是间接地增加风电场发电量,提高发电收入。系统降损是提高风电场发电收入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