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00℃的温度范围属于回火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将有渗碳体(θ碳化物)形成,α相的含碳量逐渐降至ω(C)=0.1%以下,位错重新排列,密度下降,孪晶逐渐消失,但仍保持着马氏体的外形。碳含量ω(C)低于0.2%的低碳马氏体在200℃以上回火时,将在碳偏聚区直接析出θ碳化物;高碳马氏体在250℃以上回火时,将通过ε碳化物和χ碳化物等亚稳碳化物的转化,在(112)α'和(110)α'晶面上及马氏体晶界上形成稳定的渗碳体(θ碳化物)。
低碳马氏体因Ms点较高,故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已形成的马氏体可能发生自回火,在碳的偏聚区直接析出渗碳体。
高碳马氏体在回火温度高于250℃时,ε碳化物将逐渐回溶于基体。新的亚稳χ碳化物将通过独立形核长大的方式在孪晶界面上析出。χ碳化物呈薄片状,具有单斜点阵,其组成为Fe5C2,可用χ-Fe5C2表示。χ碳化物的惯习面为{112}α',与基体α'之间存在的位向关系为(100)χ∥()α',(010)χ∥(101)α',[011]χ//[11]α'。
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ε碳化物和χ碳化物又将转变为稳定的θ碳化物,即渗碳体Fe3C。ε-Fe2。4C转变为θ-Fe3C时是通过ε-Fe2。4C溶解、θ-Fe3C独立形核长大的方式进行的。χ-Fe5C2转变为θ-Fe3C时既可能是通过原位转变的方式进行的,也可能是通过χ-Fe5C2溶解θ-Fe3C而独立形核长大的方式进行的。θ-Fe3C具有正交点阵,惯习面为{110}α'或{112}α',呈条片状,其与基体之间亦存在Багаряцкнй位向关系:(001)θ∥()α',[010]θ∥[]α',[100]θ∥[]α'。所以,淬火高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碳化物转变序列可能为:α'→(α+ε)→(α+ε+χ)→(α+ε+χ+θ)→(α+χ+θ)→(α+θ)。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转变主要决定于回火温度,但也与回火时间有关,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发生碳化物转变的温度降低,如图18-7所示。(www.xing528.com)
图18-7 淬火高碳钢回火时3种碳化物的析出范围
渗碳体的形成也经历了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扩散速度加快,渗碳体的形核与长大过程也加快、渗碳体的初始形态呈极薄的片状,在400℃左右回火时。渗碳体聚合、变粗并开始球化。温度继续升高,粒状渗碳体不断长大。回火温度越高,渗碳体颗粒的尺寸越大。
高碳钢淬火所得到的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当回火温度高于250℃时,马氏体片中的孪晶开始消失,但沿孪晶界面析出的碳化物仍显示出孪晶特征。当回火温度达到400℃时。孪晶全部消失,出现胞块。但α相仍保留着马氏休的形貌特征。在300~350℃,α相的碳浓度已降低到ω(C)=0.1%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