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16-5低碳低合金钢中的3类贝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国际上研究贝氏体相变机理的有两大学派:切变学派和扩散学派。贝氏体相变机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各学派都用新的实验证据充实自己,反驳对方,至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和结论。贝氏体相变是介于马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之间的相变,无论其组织结构还是相变机制都有其复杂性。可以期望,相对完善并能为各学派所接受的贝氏体相变机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图16-5 低碳低合金钢中的3类贝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www.xing528.com)
国际上研究贝氏体相变机理的有两大学派:切变学派和扩散学派。切变学派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学者柯俊及其合作者Cottrell。切变学派的观点是贝氏体相变产生表面浮凸效应。他们认为,基体原子和置换原子是无扩散的,只有间隙原子发生扩散,这种观点在20世纪50~60年代为许多人所接受并发展。扩散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Aaronson及其合作者,他们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贝氏体相变驱动力不能满足切变所需的能量,贝氏体相变是共析转变的变种。贝氏体是非层片共析体。贝氏体相变机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各学派都用新的实验证据充实自己,反驳对方,至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和结论。
贝氏体相变是介于马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之间的相变,无论其组织结构还是相变机制都有其复杂性。因此,各学派提出的理论欠全面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辩论中得到许多启示,并提出一些新的模型和新的观点,如过渡机制模型、混合机制模型等。1990年,Aaronson提出切变长大和扩散长大主要是通过台阶机制来实现的,这一观点缩小了两派之间的分歧。可以期望,相对完善并能为各学派所接受的贝氏体相变机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