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艺过程
1)消除应力。抗拉强度Rm≥1000MPa的钢铁制件,以及由于机械加工、研磨、矫直、冷加工成形等而产生拉应力的钢铁制件,都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其热处理工艺为:190℃±15℃,≥3h。经消除应力热处理后,制件的硬度不得低于所要求的硬度最低值。
2)脱脂去锈。采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去除制件表面的油污、氧化皮或锈迹。对于高强度钢制件,通常采用非电解碱性脱脂。采用酸浸蚀时加入适当的缓蚀剂,以减小产生氢脆的可能性。
3)预镀。预镀处理通常是采用化学浸铜的方法使制件表面先预镀上一层较薄的铜层,铜层的厚度不作要求。也可不进行预镀处理。是否进行预镀处理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4)机械镀锌
除制件以外,镀锌滚筒内至少应包括以下物质:
①锌粉,用于形成镀锌层的主要成分。
②冲击介质,通常是采用玻璃珠或其他在机械镀锌工序中与所采用的化学物质基本不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冲击介质主要作用是随着滚筒的旋转,产生机械冲击力,将锌粉碰撞沉积于制件的表面。
③促进剂,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锌粉均匀地沉积在制件表面。
④液体介质,通常是采用水。
5)分离。
6)漂洗。
7)干燥。
8)铬酸盐钝化处理。对于类型Ⅱ的镀层,应在含六价铬离子的钝化液中进行钝化处理。
9)涂覆蜡、清漆或其他有机涂层。在机械镀锌涂层上涂覆蜡、清漆或其他有机涂层,可以改善润滑性能或提高耐蚀性。
10)消除氢脆处理。虽然高强度钢在机械镀锌过程中是不产生氢脆的,但是在脱脂去锈,特别是酸浸蚀法去锈过程中仍有产生氢脆的可能。因此,这类制件在经机械镀锌之后,承受载荷之前,应在室温下至少放置48h,或由供需双方协商采用适当的方式消除氢脆。
(2)外观(www.xing528.com)
1)镀锌层应覆盖所有的有效面积,包括螺纹的齿根、齿尖和边角。
2)镀层外观应色泽均匀,呈非光亮或半光亮状态。
注:机械镀锌的特点决定了机械镀锌层不如电镀锌层光滑和光亮。
3)镀层无起皮、夹杂、结瘤、气孔及其他影响镀层外观和性能的缺陷。
4)由制件基体表面的砂眼、夹杂等缺陷而造成的镀锌层外观缺陷和表层因漂洗干燥引起的污迹,以及颜色和光泽的不均匀性,不应视为镀锌外观不合格。
(3)厚度 机械镀锌的特点决定了其镀层厚度存在不均匀性,在制件的边角、刃口、内孔和凹槽等区域,镀层厚度较薄,这些区域上的镀锌层厚度允许低于表6-1的要求,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这些区域的最小厚度要求。除了上述的区域外,有效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镀锌层厚度应达到表6-1的要求。
(4)附着强度
1)机械镀锌层与基体应结合良好,并能承受制件在规范条件下的操作。
2)按照GB/T 5270进行附着强度检验后合格。
(5)耐蚀性
1)不同等级和类型的机械镀锌层经中性盐雾试验后,应达到表A-1规定的试验时间要求。
表A-1 机械镀锌层经中性盐雾试验后出现白色腐蚀产物和红锈的最低时间要求
注:在很多情况下,加速腐蚀试验的结果和在其他介质中的耐蚀性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腐蚀环境不同,影响腐蚀过程的许多因素也不相同,例如保护膜的形成等,所以加速腐蚀试验所得到的结果,不能作为判断试验材料在它可能使用的所有环境中耐蚀性的直接依据,而且不同材料在加速腐蚀试验中的结果,也不能作为说明这些材料在使用中相对耐蚀性能好坏的直接依据。
2)对于类型Ⅱ镀层,耐腐蚀试验不仅要求达到出现白色腐蚀产物的时间要求,而且同时也要达到出现红锈的时间要求。
(6)氢脆 高强度钢制件经机械镀锌后,应达到需方指定的氢脆试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