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移动通信网区域覆盖方式的不同,可将小区制移动通信网划分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区。
图1-4-14 带状服务区
1.带状服务区及其频率配置方式
当移动用户分布呈狭长带状时,常采用带状服务区来覆盖。如高速公路,铁路,沿海水域,沿河航道等地区。这样的带状区需用若干个小区组成带状的网络才能实现最佳覆盖。
由于覆盖区狭长,带状服务区宜采用定向天线,使每个小区呈椭圆形。为了避免同频干扰,相邻接的小区不可使用同一组信道进行工作。如图1-4-14所示,相邻小区分别使用A频道组和B频道组进行通信,称为二群频率配置方式,简称双频制。
若采用A、B、C三群频道组成一群进行频率配置,则称为三群频率配置方式,简称三频制。
在规划带状服务区时,从减少建网成本和提高频率复用率的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双群频率配置方式,但如果同频干扰过于严重,应采用三群或多群频率配置方式。日本的新干线列车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是三频组,而我国及德国列车无线通信系统则采用的是四频组。
2.面状服务区
在平面区域内划分小区,通常组成蜂窝式的网络。在带状网中,小区呈线性排列,区群的组成和同频小区的距离的计算都比较方便,而在平面分布的蜂窝网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1)小区的形状
对于大容量移动通信网来说,需要覆盖的是一个宽广的平面服务区。由于电波的传播和地形地物有关,所以小区的划分应根据环境和地形条件而定。
为了研究方便,假定整个服务区的地形地物相同,并且基站采用全向天线,覆盖面积大体上是一个圆,即无线小区是圆形的。为了不留空隙的覆盖整个平面的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含有很多的交叠。在考虑了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域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根据交叠情况的不同,若每个小区相间120°设置三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三角形;若每个小区相间90°设置四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方形;若每个小区相间60°设置六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六边形。可以证明,要用正多边形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一个平面区域,可取的形状只有这三种。
那么这三种形状那一种最好呢?在辐射半径R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三种形状小区的邻区距离、小区面积、交叠区宽度和交叠区面积见表1-4-1。
由表1-4-1可知,在小区面积相同(R相同)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有效覆盖面积最大;相邻小区交叠面积最小,各基站间同频干扰最小;相邻小区中心间距最大,各基站间相互干扰最小。在服务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正六边形小区来覆盖,所需基地站的数目最少,最经济,效果也最好。因此,面状服务区的最佳组成形式是正六边形,由于正六边形构成的网络形同蜂窝,常称之为蜂窝网。
表1-4-1 无线小区的形状及其有关参数
(2)区群的组成
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组网时,广泛采用若干个正六边形无线小区构成某种形式固定的小区群,称为单位无线区群,简称区群。再由区群彼此邻接覆盖整个服务区。在这种结构的网络中,为了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小区显然不能用相同的信道。为了保证信道小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用相同的信道。这些不同的信道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信道再用。
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覆盖;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
满足上述条件的区群形状和区群内的小区数不是任意的。可以证明,区群内的小区数应满足下式:
N=a2+ab+b2 (1-4-4)
式中,a、b为非负整数(不能同时为0)。由此可算出N的可能取值见表1-4-2。
表1-4-2 区群小区数
(3)同频(信道)小区的距离与寻找方法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可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
图1-4-15 所示为当a、b不同时,区群中所含小区个数及同频小区的距离与半径比。(www.xing528.com)
图1-4-15 区群组成及同频小区距离与半径比
由图1-4-15可知,群内小区数N越大,同信道小区的距离就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
区群内小区数不同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同频(信道)小区的位置。
自某一小区A出发,先沿边的垂线方向跨b个小区,再逆时针旋转60°,再跨a个小区,这样就到达同信道小区A。在正六边形的六个方向上,可以找到六个相邻同信道小区,所有A小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图1-4-16所示的黑色的小区周围的6个小区都是距离其最近的同频小区。
图1-4-16 a=3、b=2、N=19时同频小区
(4)载波干扰比
假定小区的大小相同,移动台的接收功率门限按小区的大小调节。若设L为同频干扰小区数,则移动台的接收载波干扰比可表示为
式中,C为最小载波强度;Il为第l个同频干扰小区所在基站引起的干扰功率。
一般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要求C/I>18dB,假设n取值为4,根据上式可得出,区群N最小为6.49,故而一般区群N的最小值为7。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C/I=7~10dB,所以可以采用较小的N值。
(5)激励方式
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这就是所谓的“中心激励”方式,如图1-4-17a。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所谓的“顶点激励”,如图1-4-17b所示。采用120°的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采用全向天线系统的1/3,因而可以减少系统的通道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以消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
由于“顶点激励”方式采用定向天线,对来自120°主瓣之外的同频干扰信号来说,天线方向性能提供了一定的隔离度,降低了干扰,因而允许以较小的同频复用比D/r工作,构成单位无线区群的无线区数N可以降低。以上的分析是假定整个服务区的容量密度(用户密度)是均匀的,所以无线区的大小相同,每个无线区分配的信道数也相同。但是,就一个实际的通信网来说,各地区的容量密度通常是不同的,一般市区密度高,市郊密度低。为适应这种情况,对于容量密度高的地区,应将无线区适当划小一些,或分配给每个无线区的信道数应多一些。
在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网中经常采用7×3/21区群结构,即每个区群中包含7个基站,而每个基站覆盖3个小区,每个频率只用一次。在第二代数字式GSM系统中,经常采用4×3/12模式;其结构如图1-4-18所示。
图1-4-17 激励方式
图1-4-18 GSM的常用激励方式
(6)小区分裂
在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小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的情况。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例如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用户密度高,居民区和市郊区的用户密度低。另考虑到用户数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当原有无线小区的容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将原有无线小区再细分为更小的无线小区,以增大系统的容量和容量密度,即实现“小区分裂”,如图1-4-19所示。
图1-4-19 小区分裂
(7)小区扇区化
小区的扇区化可以看作是小区分裂的一种特殊情况,通过将一个小区分裂成几个扇区,每个扇区拥有不同的频道,利用方向性天线进行扇区覆盖。最常使用的扇区结构是三扇区或六扇区。小区的扇区化可以减小同频干扰,提高载干比,因而系统可以使用更小的频率复用因子,使簇中小区数减小,提高频率的复用率,增大系统容量。利用小区扇区化可以提高系统容量,但会导致基站天线数目的增加,且由于某个频道的覆盖范围变小,会增加切换的次数。但现在使用的基站都支持扇区化,允许移动台在同一个小区内进行不同扇区的切换,不需要MSC的介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