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及分类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及分类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语音编码技术对减少信道误码率、提高语音质量、提高频道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具有重大的影响。语音的编码技术通常分为3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波形编码具有适应能力强、语音质量好等优点,应用于对信号带宽要求不太严格的通信系统,但由于所用的编码速率高,因此不适用于频率资源相对紧张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及分类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语音编码技术对减少信道误码率、提高语音质量、提高频道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具有重大的影响。

语音编码的目的是将模拟的语音信号变为数字的语音信号,并在保持一定的算法复杂程度和通信时延的前提下,占用尽可能少的信道容量,传送尽可能高质量的语音。语音的编码技术通常分为3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其中,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是两种基本类型。

1.波形编码

波形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时间轴上对模拟语音按一定的速率采样,然后将幅度样本分层量化,并用代码表示。解码是其反过程,将收到的数字序列经过解码和滤波恢复成模拟信号。波形编码具有适应能力强、语音质量好等优点,应用于对信号带宽要求不太严格的通信系统,但由于所用的编码速率高,因此不适用于频率资源相对紧张的移动通信系统。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和增量调制(ΔM),以及它们的各种改进型自适应增量调制(Adaptive Delta Modulation,ADM)、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ADPCM)等,都属于波形编码技术。它们分别在64kbit/s和16kbit/s的速率上,编码质量都比较好。

2.参量编码(www.xing528.com)

参量编码又称为声源编码,是在频率域或其他正交变换域提取信源信号的特征参量,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代码进行传输。解码为其反过程,将收到的数字序列经转换恢复特征参量,再根据特征参量重建语音信号,但重建信号的波形同原语音信号的波形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种编码技术可实现低速率语音编码,比特率可压缩到2~4.8kbit/s,甚至更低,但低速率下语音质量并不高,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另外,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on Cod-ing,LPC)及其他各种改进型都属于参量编码。

3.混合编码

混合编码是将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组合起来,既能克服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的弱点,又可结合各自的长处。混合编码保持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参量编码的低速率,在4~16kbit/s速率上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语音。多脉冲线性预测编码(Multiple Pulse Linear Prediction Cod-ing,MPLPC),规则脉冲激励-长期线性预测编码(Regular Pulse Excited-Long Term Predic-tion,RPE-LTP)、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CELP)等都是属于混合编码技术。GSM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线性预测编码(RPE-LTP)方案,其编解码器相对复杂,每语音信道的净编码速率为13kbit/s。

IS-95(CDMA)系统采用美国高通公司的9.6kbit/s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方案,每语音信道的净编解码速率可为2.4kbit/s、4.8kbit/s和9.6kbit/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