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是指在高温下,既有抗氧化或耐气体介质腐蚀的性能(即热稳定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强度(即热强性)。
1.高温性能
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不仅具有抗氧化和耐腐蚀的性能,还可提高使用温度。例如,若单独用铬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介质温度达到800℃时,要求wCr≥12%;在950℃下耐氧化时,要求wCr≥20%;而当wCr≥28%时,在1100℃也能抗氧化。18-8不锈钢不仅在低温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高温时又有较高的热强性,在900℃的氧化性介质和700℃的还原性介质中,都能保持其化学稳定性,也常用作耐热钢。
Cr或Cr-Ni耐热钢因热处理制度不同,在常温下具有不同的性能。如退火状态的20Cr13钢的抗拉强度为630MPa,1038℃淬火+320℃回火时抗拉强度达1750MPa,但断后伸长率只有8%;12Cr18Ni9固溶处理状态下抗拉强度仅为600MPa,但断后伸长率可高达55%。
2.热强合金化
耐热钢的高温性能中首先要保证抗氧化性。为此钢中含有Cr、Si或Al,可形成致密完整的氧化膜而防止继续发生氧化。热强性是指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对断裂的抗力(持久强度),或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时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蠕变抗力)。为提高钢的热强性,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Ni含量以稳定基体,利用Mo、W固溶强化,提高原子间结合力。(www.xing528.com)
2)形成稳定的第二相,主要是碳化物相(MC、M6C或M23C6)。因此,为提高热强性希望适当提高碳含量。如能同时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Nb、Ti、V等更有效。
3)减少晶界和强化晶界,如控制晶粒度并加入微量硼或稀土元素等,如奥氏体钢06Cr15Ni25Ti2MoAlVB中添加B的质量分数约为0.003%。
3.高温脆化
耐热钢在热加工或高温长期工作中,可能产生脆化现象。除了Cr13钢在550℃附近的回火脆性、高铬铁素体钢的晶粒长大脆化,以及奥氏体钢沿晶界析出碳化物造成的脆化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475℃脆化和σ相脆化。
(1)475℃脆化 主要出现在Cr的质量分数超过15%的铁素体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和含δ铁素体的奥氏体钢中。随着Cr含量的增加,475℃脆化的倾向增大。在430~480℃之间长期加热并缓冷,可导致在常温或负温时出现强度升高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475℃脆化。目前对其机理认识不一致:有人认为是在Fe-Cr合金系中以共析反应的方式时效沉淀,析出富Cr的α′相(体心立方结构)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析出了有序固溶体Fe3Cr或FeCr,这种新相的析出是产生475℃脆化的原因。杂质对475℃脆化有促进作用,所以高纯度有利于抑制475℃脆化。已产生475℃脆化的钢,在600~700℃加热,保温1h后空冷,可以恢复原有性能。
(2)σ相脆化σ相是Cr的质量分数约45%的FeCr金属间化合物,无磁性,硬而脆。在纯Fe-Cr合金中,wCr>20%即可产生σ相。当存在其他合金元素,特别是存在Mn、Si、Mo、W等时,会促使在较低Cr含量下即形成σ相,而且可以是三元组成,如FeCrMo。Ni、C、N因可减少δ相而有减轻σ相形成的作用,因为容易发生δ→σ。高Cr-Ni奥氏体钢,如25-20钢也可发生γ→σ。σ相硬度高达68HRC以上,而且多分布在晶界,显著降低韧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