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通信节点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时候总会引入各种误差,包括量化反馈误差、信道估计误差和时延误差等。由于预编码矩阵的设计与CSI相关联,接下来,我们给出仿真结果,展示信道估计误差对所提方案可达安全传输速率的影响。
针对信道估计误差,我们采用如下Gauss-Markov模型进行建模[96]:
其中,0≤α≤1表示信道估计误差系数,α值越大表示信道估计越不准确,α=0对应完美信道状态信息情况,α=1对应信道状态信息完全未知的情况;dei表示Eve到Si的距离;矩阵和Δ分布代表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值和误差值。矩阵中的随机元为ejθ,其中θ服从均匀分布,取值区间为[0,2π)。矩阵Δ中的随机元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类似的,我们采用Gauss-Markov模型对信道Hij,i=1,2,j=1,2,进行建模。S1固定在坐标点(10,0),接收器处的噪声功率σ2=-60dBm。具体的,在每次信道遍历中,我们将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值代入表3-3中,计算预编码矩阵。
图3-8给出了不同天线配置情况下,平均可达安全传输速率随信道不确定性参数α的变化曲线。具体的,N1=Ne=4,我们分别考虑N2=2,N2=3和N2=7的情况。由图可以看出,随着信道估计误差的增加,可达安全传输速率逐步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N2值的增大,可达安全传输速率下降的趋势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将N2=2对应的曲线与图3-4中σ2=-60dBm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α=0.2和S1-S2之间距离10米,与α=0和S1-S2之间距离50米,可达安全传输速率大致相等。这表明,通过拉近S1与S2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信道估计误差对可达安全传输速率带来的影响。
图3-8 平均可达安全速率随S2天线数及信道估计误差的变化曲线
接下来,我们分别考虑到合法接收端的信道矩阵Hij和到窃听端的信道矩阵Gi存在估计误差的情况,并给出所提传输方案可提供的安全速率随信道估计误差系数α的变化趋势。图3-9和图3-10分别考虑了N2=2和N2=6的情况,根据式(3-67)可知,此时分别可以实现(2,0)和(3,3)的自由度对。(www.xing528.com)
图3-9 平均可达安全速率随信道估计误差的变化曲线,Case 1
图3-10 平均可达安全速率随信道估计误差的变化曲线,Case 2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N2=2时,可达安全传输速率随信道矩阵Gi估计误差的变大而减少,但是并不随信道矩阵Hij估计误差的变大而变化;在N2=6时,可达安全传输速率不仅随信道矩阵Gi估计误差的变大而减少,也随信道矩阵Hij估计误差的变大而减少。针对这个现象,可以作以下解释。根据表3-3可知,所提预编码矩阵的构造不仅与信道矩阵G1和G2相关联,同时也与Γ(H12)、Γ(H21)和H22相关联。由于所提预编码矩阵计算方案只关心D1处总的信号流数目,所以信道矩阵H21和H22只会影响通信链路S1-S2可支持的传输速率。当N2=2时,N2s≤N1d,H12并没有零空间,因此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只与信道矩阵G1和G2相关联。相比之下,当N2=6时,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同时取决于信道矩阵G1、G2和Γ(H12)。
值得注意的是,当信道矩阵Hij无法获知时,通过稍微更改所提方案,我们仍然能够获得一定大小的安全自由度。具体的,由于H12和H21未知,我们无法得知这样的预编码矢量,使得信息信号不对其他用户产生干扰。即,d1=d3=d4=d5=0,d1=(Ns1-Ne)+,d6=s~。将这些参数代入式(3-67)可知
基于式(3-69),可以计算出此时最大可达的自由度域。此外,将这些参数代入表3-3,能够计算出实现这些自由度对的预编码矩阵对。具体的,根据式(3-69),当N1=Ne=4,N2=6时,可以实现自由度对(2,2)。我们根据表3-3计算实现自由度对(2,2)的预编码矩阵对,并计算可达安全传输速率。如图3-10,和预料的一样,S1-D1通信链路仍然可以支持可观的安全传输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