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相对运动图解法,也称为矢量方程图解法,依据的原理是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合成原理。基本方法是:首先根据运动合成原理列出机构运动的矢量方程,然后根据方程中各项已知条件按矢量图解法作图求解其中的未知量。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相对运动图解法有两种常见情况。
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求解同一构件两点间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原理是:构件上任一点B的运动,可以看作随同该构件上另一点A的平动(牵连运动)和绕该点A的转动(相对运动)的合成运动,见图2.28。
在图2.28中,已知点A的速度vA,点B的速度vB可以看作随点A的牵连速度vA和绕点A的转动速度vBA的合成速度。其矢量方程为
图2.28 速度合成原理
由于矢量有大小和方向2个参数,所以每个矢量方程可以解2个未知量。同理,加速度也有同样的关系,其矢量方程为
例2.8 在图2.29所示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长度lAD=85 mm,lAB=25 mm,lCD=45 mm,lBC=70 mm,原动件以等角速度ω1=10 rad/s转动,试用图解法求图示位置时点E的速度vE、加速度aE,构件2的角速度ω2、角的速度α2和构件3的角速度ω3。
解:为了求点E的速度vE,可先求点C的速度vC,然后再求vE。
(1)以μ1=0.002 m/mm为比例尺作机构运动简图,如图2.29所示。
图2.29 例题2.8图
(2)点C的速度方程分析为
该矢量方程只有2个未知量,可以通过作速度矢量多边形(简称速度多边形)求解。
(3)以μv=0.005(m/s)/mm为比例尺作其速度多边形(见图2.30),步骤如下:
①任选一点p为极点(该点的速度为0);
图2.30 速度多边形
③过点p作垂直于CD的直线,表示vC的方向,长度待定(因为不知道速度大小);
⑤求点E的速度。
(4)求构件2和3的角速度ω2、ω3。
(5)点C的加速度分析为
该矢量方程有3个未知量,不可解。这时,可将aC分解为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分量,得新的矢量方程为
图2.31 加速度多边形
注意:凡是绕某点转动的加速度都可以分解为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6)以μa=0.005(m/s2)/mm为比例尺作其加速度多边形(见图2.31),步骤如下:
①任选一点p′为极点(该点的加速度为0);
(7)求点E的加速度。
注意:加速度影像原理与速度影像原理类似,在将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合成为一个加速度考虑的前提下,从极点p′开始的矢量代表绝对加速度,其它矢量则代表相对加速度。
图2.32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合成
2.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重合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图2.32中,设ω1为匀角速度,其机构位置、尺寸已知,求构件3的角速度ω3和角加速度α3。
(1)速度分析:构件3上重合点B的运动可以认为是随同构件2上点B运动的牵连运动和构件3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运动的合成。则速度矢量方程
只有2个未知量,作速度多边形,如图2.33(a)所示,从由可以求出vB3等,知道vB3即可求出构件3的角速度ω3=vB3/lBC。
图2.33 速度及加速度多边形示意
(2)加速度分析:同理,加速度矢量方程为
分析加速度关系式得
例2.9 已知图2.34所示机构中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以匀速v1移动,求出图示位置时构件3的角速度ω3及角加速度α3。要求列出矢量方程式,分析各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作出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的示意图。
解:(1)速度分析。
如果能求得构件3上点B的速度vB,就能求得ω3了。构件3与构件1没有直接连接,因此不可能通过v1直接求vB。构件2与构件3在点B通过铰链连接,点B是构件2与构件3的速度瞬心,所以求得构件2上点B的速度即可。
如图2.35所示,将构件1适当扩大,使其与构件2有重合点B,这时矢量方程为
该矢量方程只有2个未知量,可以通过作速度多边形求解。取比例尺μv,作机构的速度多边形,如图2.36(a)所示。构件3的角速度为
图2.34
图2.35
图2.36 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
(2)加速度分析。
同理,求得构件2上点B的加速度即可(www.xing528.com)
取比例尺μa,作机构的加速度多边形,如图2.36(b)所示。
构件3的角加速度为
注意:当机构运动简图上两构件没有重合点时,可适当扩大某一构件,使两构件有重合点。因为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忽略了构件的具体形状,所以扩大构件是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