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有63%消费者,会在饮用咖啡时添加糖块或者奶油球。稀奶油加入咖啡中,使咖啡呈现奶白色,同时提升风味。咖啡稀奶油多数为常温产品,脂肪含量10%~12%产品常温可放置4个月,而脂肪含量为15%~20%产品建议冷藏。
(一)加工工艺
咖啡稀奶油的工艺包括批量和连续式生产,如图6-29所示。灭菌釜灭菌工艺中,将稀奶油产品灌装后再在灭菌釜中高温杀菌,连续式生产工艺为高温灭菌后再进行真空灌装。连续式生产工艺中,标准化后稀奶油90~92℃热处理,冷却至6℃,并添加起稳定作用的盐类。如果工艺条件合适,也可不添加盐类。UHT灭菌后真空均质,最后冷却真空包装即为成品。UHT灭菌温度一般不高于130℃,灭菌前均质为一段式或者两段式,灭菌后使用两段式均质,均质总压力不超过20MPa。均质后,脂肪球平均粒径为0.4~0.6μm,粒径分布范围和脂肪球聚集程度越小,形成的稀奶油粘度越低,黏度可作为控制保质期内产品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灭菌釜批量灭菌工艺中,稀奶油标准化后先进行热处理,再均质和冷却,一般需要添加稳定作用盐类。加入的盐类能够调节稀奶油的pH,或者螯合钙离子,有效降低后续热处理或者稀奶油加入热咖啡中时,酪蛋白发生聚集情况。常用的盐类主要为磷酸钠和柠檬酸钠,磷酸钠主要起到调节pH作用,也能够促进酪蛋白胶束聚合物分散。随着磷酸盐浓度增加,其离子交换能力增加,缓冲能力下降。柠檬酸三钠兼有缓冲和螯合作用。
咖啡稀奶油有不同的包装规格。零售渠道可使用普通罐装或者独立的小包装为7~15g。(www.xing528.com)
(二)质量评价
咖啡稀奶油稳定性,是指保质期内脂肪和蛋白质在体系中均匀分散,无聚集、上浮或者沉淀产生;较好的应用性质是将稀奶油与咖啡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赋予咖啡良好的风味和色泽。咖啡稀奶油应用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在咖啡表面形成“羽毛絮状物”,这是因为咖啡为酸性体系(pH约为5.0),会导致所加入稀奶油中蛋白质变性。变性蛋白质包裹于脂肪球的表面,形成蛋白质-脂肪结合物,这些结合物进一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聚合物粒径≥100μm时会肉眼可见,这样会使消费者认为是产品酸败造成的,造成不良的感官体验。应用过程中发现,均质工艺会影响“羽毛絮状物”形成,但是尚未有研究说明此现象与脂肪球粒径相关性。未经均质的稀奶油,在咖啡表面不会形成“羽毛絮状物”,但会有少量小蛋白质颗粒絮凝并上浮。如上述加工工艺中提到,UHT处理后通常进行二级均质,这能够有效防止絮状物产生,但均质压力应当合适。压力过大,会增加“羽毛絮状物”产生趋势。除此之外,咖啡稀奶油中钙离子含量也会加剧此现象,可以加入钙离子螯合剂如柠檬酸三钠或者磷酸钠等。Walstra等研究表明,提高稀奶油中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可以提高体系缓冲能力,改善产品的稳定性。Muir和Kjaerbye研究表明,去除稀奶油中部分的矿物质后,再加入酪蛋白酸钠,也能够提高产品稳定性。但是实际生产中,矿物质去除过程不易于实行。Muir和Kjaerbye建议添加能够与钙离子结合盐类,如磷酸盐和柠檬酸盐,防止在热处理过程,或者加入热的酸性体系时(如热咖啡),稀奶油发生酪蛋白聚集等现象。
图6-29 批量式和连续式杀菌咖啡稀奶油加工工艺流程
咖啡稀奶油产品中脂肪含量、矿物质含量、脂肪/蛋白质比例,加工过程中均质和热处理工艺,咖啡冲泡用水的成分、咖啡的酸度和冲泡条件等,都会影响其应用性质。咖啡和稀奶油混合的方式也很关键,将咖啡加入至稀奶油中,稀奶油很容易形成絮状物,反之则稍有改善。咖啡的质量等级,或者冲泡咖啡的方式,如煮沸、滴漏或者法式压滤等,对稀奶油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