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人们引用“逆淬火”的概念,通过重复进行可控的延时淬火而获得逆淬硬度分布,使得淬硬深度较普通淬火工艺显著增加。逆淬火是指淬火表面硬度低,心部硬度较高的一种反常现象。正常淬火经回火后的硬度变化趋势与淬火未回火时相同,而逆淬的回火硬度分布沿截面下降缓慢,两者在中心的硬度差约6HRC。实验表明具有逆淬硬度分布的试样疲劳寿命提高。逆淬试样的裂纹扩展阶段较均匀,约占总疲劳寿命的13%~20%。
最近人们引用“逆淬火”的概念,通过重复进行可控的延时淬火而获得逆淬硬度分布,使得淬硬深度较普通淬火工艺显著增加。逆淬火是指淬火表面硬度低,心部硬度较高的一种反常现象。它与延时淬火中的冷却速率不连续变化及改变冷速前的孕育期消耗有关。
当加热钢件浸入到聚合物溶液中时,附着了水状聚合物膜的热金属周围有蒸汽膜,此时冷却很慢。当附着的蒸汽膜内的热量(还依赖淬火液的搅拌速率)足以使其破裂时,产生核沸腾,表面的热传导突然加快,即发生冷速的不连续变化。聚合物膜越厚,膜破裂越迟,延时淬火效果越明显。某些PAG淬火剂具有适当的膜厚度和膜强度的平衡,可通过改变聚合物的浓度和膜厚度来实现可控延时淬火。图6-18所示为直径50mm的4140钢棒在普通淬火油中(20℃,无搅拌)淬火后测得的截面硬度分布(曲线1)和在25%浓度UCON-E溶液中(40℃,搅拌速率0.8m/s)淬火后的硬度分布(曲线2)。该试样经480℃回火2h的硬度分布如图6-19所示。
正常淬火经回火后的硬度变化趋势与淬火未回火时相同,而逆淬的回火硬度分布沿截面下降缓慢,两者在中心的硬度差约6HRC。实验表明具有逆淬硬度分布的试样疲劳寿命提高。逆淬试样的裂纹扩展阶段较均匀,约占总疲劳寿命的13%~20%。
图6-18 普通油淬与CDQ淬后截面的硬度分布比较(www.xing528.com)
1—在20℃,静止油中淬火的正常硬度分布 2—在25%UCON-E浴温40℃,搅拌速率0.8m/s条件
图6-19 480℃回火2h的硬度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