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染料发展:一段历程

染料发展:一段历程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71年,欧洲各国的染色从业者齐聚英国伦敦,通过了第一个会章,并成立染色业者协会。1861年,C.H.曼思合成了第一只偶氮染料苯胺黄,并设立纳夫妥染料化工,从此偶氮染料成为染料中的一大类别。1908年,德国人赫斯等以咔唑为原料制成第一只硫化还原染料海昌蓝。1923年,瑞士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一氯三嗪染料,并在1953年生产,开始了活性染料的发展。分散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染色,称为醋纤染料。

染料发展:一段历程

染色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是最早有纺织品及发展染色工艺的国家。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早在1.5万年以前就开始应用红色氧化铁(Fe2O3)矿物颜料涂绘居住的山洞,说明在史前的人类已懂得应用颜料。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应用赭黄、雄黄朱砂、黄丹等矿物颜料在织物上着色。同时,选用植物染料为原始纺织品增加色彩。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771年(距今约3000年)的周朝已经设有掌管染色的“染人”职官,也称之为“染草之官”,负责染色事务,实行纺织专业分工制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绚丽多彩的印花丝织品,说明了中国在2000年前,已可以应用印花技术。在秦朝,设有“染色司”。自汉至隋,各代都设有“司染署”。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先秦古籍《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等工艺。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描述了有关各种染料炼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方法。1371年,欧洲开始有染色、印花的记载数据,同年法国巴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染色专业协会。1471年,欧洲各国的染色从业者齐聚英国伦敦,通过了第一个会章,并成立染色业者协会。1884年,英国成立了染色工作者及配色师协会,“染料索引”就是由其协会编撰,功不可没。1856年,英国的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将丝织品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染料或冒酜,供染色使用,开创了化学合成染料工业新纪元。1858年,德国J.P.格里斯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0年发明了苯胺黑(Aniline Black)并开发其染色法。1861年,C.H.曼思合成了第一只偶氮染料苯胺黄,并设立纳夫妥染料化工,从此偶氮染料成为染料中的一大类别。纳夫妥染料化工并入赫司特后,赫司特也成了偶氮染料的主要制造厂。1868年,德国化学家制得茜红(C.I.媒染红11),开始了羟基蒽醌媒介染料的发展。1870年,德国巴斯夫的化学家合成了蒽醌染料。1870年,德国化学家A.拜耳由天然靛红与三氧化二磷反应并还原得到靛蓝,并在1878年完成了靛蓝的合成。1876年,德国维特氏提出染料发色团假说,认为染料要成为有色色素,色素分子必须要存在特定的不饱和原子团,他把这些特定的原子团分为发色团及助色团,该发色理论对染料化学及工业影响深远。1873年,法国化学家克鲁西昂和布把里尼制得棕色硫化染料(C.I.硫化棕1)。1880年,英国利德·霍利德公司的托马斯和R.霍利德,进行了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应用。此种染料又称纳夫妥染料或冰染染料。1884年,德国P.博蒂格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第一只直接染料刚果红,开创了直接染料的制造。1908年,德国人赫斯等以咔唑为原料制成第一只硫化还原染料海昌蓝。1923年,瑞士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一氯三嗪染料,并在1953年生产,开始了活性染料的发展。1952年,德国赫司特生产了用于羊毛的活性染料Remalan,但效果不佳。1922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发现醋纤。分散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染色,称为醋纤染料。1953年,C.M.Whittaker将分散染料用于聚酯纤维的染色,使分散染料获得迅速的发展。

国产的染料分布情况为分散染料约为48%,活性染料约为27%,还原染料约为5%,酸性染料约为5%,直接染料约为2%,硫化染料约为8%,其他染料约为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