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道布置的常规规定

管道布置的常规规定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设计需要,并应符合有关的规范、标准。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现场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3-1中的规定。

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的设计需要,并应符合有关的规范、标准。

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装置内外协调。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预留的发展用地。

全厂性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布置,以利于操作及人员疏散,并不应妨碍消防车通行。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或系统单元、道路、建筑物等协调,且应减少与铁路或道路的交叉。对于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不得设置阀门、金属波纹管形补偿器、法兰和螺纹连接等易发生泄漏的管道组成件。

全厂性工艺管道不应沿道路敷设在路面上或路肩上下,以免被压坏或妨碍通行。

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在跨越罐区泵房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及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进出装置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在装置的边界应设隔断阀和盲板,在隔断阀处应设平台,长度等于或大于8m的平台应在两个方向设梯子。

管道敷设的方式有地上和地下敷设两类:地上敷设分沿地敷设和架空敷设,是工业管道的主要敷设方式,具有便于施工、操作、检查、维修及经济等优点。地下敷设分埋地敷设和管沟敷设。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沿地敷设在管墩上的管道穿越人行通道时,应设置跨越桥或埋地敷设或地沟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载荷、水平载荷均匀。

管道布置应整齐有序,横平竖直,成组成排,便于支承。整个装置的管道、纵向与横向标高应错开。

一般情况下,改变方向时应同时改变标高,但特殊情况或条件允许时也可平拐不改变标高。

全厂性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并宜与地面坡度一致,管道最小坡度不宜小于2‰,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自流水平管道顺介质流向的坡度不应小于3‰。

输送介质对于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及高温大管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允许值的情况下,应当用最少的管道组成件,最短的长度将管道连接起来,并尽量减小焊缝。对于合金钢管道、泵及压缩机的吸入管道、真空管道更应如此。

应在布置管道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和柔性。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有热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档墩,否则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的支承,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承体脱落、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管道布置应尽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高点放空和低点排净。气体和蒸汽管道的支管应从主管的顶部引出或汇入。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管道的“盲肠”。气、液两相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宜考虑对称性或满足P&ID要求。

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宜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宜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管套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mm。套管应高出楼顶、屋顶面50m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置防雨罩,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或防爆墙。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吊装孔范围内不应布置管道。

布置固体物料的管道要求如下。

(1)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2)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夹角不宜大于45°。

(3)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6倍。

(4)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和高黏度液体管道应有坡度。

与转动机械设备连接的管道的布置应满足柔性及设备管口允许的作用力和力矩要求。否则可采用以下措施。

(1)改变管道走向,增强自然补偿力。

(2)设置限位支吊架。(www.xing528.com)

(3)选用弹簧支吊架。

(4)选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布置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的管道时,应使管系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和管道的气阻固有频率避开与其的激振频率,必须时可采用以下措施,管道抗震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T3039—2003的有关规定。

(1)增设防振支架。

(2)适当扩大管径。

(3)增设脉动衰减器或孔板。

(4)合理设置缓冲器,避开共振管长,尽可能减少弯头。

往复式压缩机、往复式泵等出口易产生振动的管道的转弯处,应采用曲率半径不小于1.5倍公称直径(以下简称DN)的弯头。振动管道上的分支管不应从弯矩大的部分引出。从有可能产生振动的管道上引出DN≤40mm的支管时,不论支管上有无阀门,连接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

管道除了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为了防止泄漏,应采用焊接连接。变径管件应紧靠需要变径的位置,以便布置紧凑、节约管材和减少焊接。除镀锌管道外,小口径管道和阀门采用螺纹连接时在螺纹连接处加密封焊。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1)因检查、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

(2)有衬里的管道或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焊接连接者。

(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焊点。

(5)DN≤100mm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包括“8”字盲板、插环、排污环等)的位置。

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管道对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3倍管子厚度,需焊后热处理时不应小于6倍管子厚度,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对于DN≥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②对于DN<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应小于50mm。

现场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3-1中的规定。

表3-1 弯管最小弯曲半径

安全喷淋洗眼器应根据腐蚀性介质或有毒介质的性质、操作特点和防护等要求设置,其服务半径的范围不应大于15m。软管站应根据需要设置,站内可包括蒸汽、新鲜水、装置空气和氮气,其服务半径的范围宜为15~20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