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渗入铬、钒、铌、钛的处理方法

渗入铬、钒、铌、钛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化学热处理方法将金属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称为渗金属,其渗层称为渗金属层,也称为金属碳化物覆层。渗钒、铌工艺主要用于要求超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工件。金属碳化物渗层的形成原理可做如下解释:铬、钒、铌、钛的原子直径较大,渗入钢件中造成晶格的畸变,表面能升高,但由于与碳的亲和力比铁强,与碳形成碳化物,可使晶格畸变减少,表面能降低,使金属原子能不断“渗入”。

渗入铬、钒、铌、钛的处理方法

利用化学热处理方法将金属(如铬、钒、铌、钛)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称为渗金属,其渗层称为渗金属层,也称为金属碳化物覆层。表8-36是几种渗金属层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性能对比,从表中可看出渗金属层有着优异的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在渗金属工艺中,渗铬工艺常用于耐腐蚀、抗高温氧化、耐磨损和需提高疲劳强度的工件,适用于碳钢、合金钢、铸铁、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钴基合金、难熔金属等材料的表面处理。渗钛可提高钢铁的耐蚀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可提高铜基合金、铝基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热稳定等性能。渗钒、铌工艺主要用于要求超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工件。

表8-36 几种渗金属层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性能对比

978-7-111-57471-2-Chapter08-62.jpg(www.xing528.com)

渗金属技术较多地用于钢铁件,主要是利用铬、钒、铌、钛与碳的亲和力比铁强,能从铁中获得碳原子的能力,形成金属碳化物渗层。金属碳化物渗层的形成原理可做如下解释:铬、钒、铌、钛的原子直径较大,渗入钢件中造成晶格的畸变,表面能升高,但由于与碳的亲和力比铁强,与碳形成碳化物,可使晶格畸变减少,表面能降低,使金属原子能不断“渗入”。高温下碳原子比金属(如铬、钒、铌、钛)原子扩散更容易,而且钢铁表面有碳化物形成后,也阻碍金属原子进一步渗入,所以在较低温度下渗金属,金属碳化物渗层的增长是金属原子不断吸附于钢的表面,碳原子不断由里向外扩散的结果(这也是金属碳化物渗层又称为金属碳化物覆层的原因);在较高温度下,钢铁中晶格空隙较大,渗入的金属原子动能较大,金属原子也较容易进入基体金属中,在渗入金属向内扩散和基体碳原子向外扩散的双向扩散作用下,渗层深度比较低温度下渗金属的渗层深度显著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