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涵盖三端口

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涵盖三端口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端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有输出为正电压的W117、W217、W317系列和输出为负电压的W137、W237、W337系列。W317系列引脚排列及应用电路如图6-20所示,一般R1选120~240Ω,可通过外接元件R2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图6-21W337系列引脚排列及应用电路思考题:W317可调集成稳压电路,输出电压最大值范围是什么?稳压电源和充电器可以同时使用,只需两者电流之和不超过500 mA。图6-23直流稳压电源与充电器电路板调试前准备。

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涵盖三端口

三端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有输出为正电压的W117、W217、W317系列和输出为负电压的W137、W237、W337系列。

1.输出为正电压的W117、W217、W317系列

W117、W217、W317系列,其内部电路完全一致,但W117工作温度范围较宽,适合于军用,W217为工业品级,W317为民用级产品,价格相对便宜。W117、W217、W317系列的三端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封装有TO-3、TO-220、B-4、TO-92等。

W317系列引脚排列及应用电路如图6-20所示,一般R1选120~240Ω,可通过外接元件R2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图6-20 W317系列引脚排列及应用电路

输出电压计算公式:

最大输入电压:

Uimax=40 V

输出电压范围:

Uo=1.2~37 V

例6-3

已知三端可调压W317电路如图6-20(b)所示,输入电压Ui=25 V,电阻R1=4.7 kΩ,若调节电位器R2=47 kΩ及R2=10 kΩ,试分别计算输出电压值。

根据公式有

(1)R2=47 kΩ时:

(2)R2=10 kΩ时:

2.输出为负电压的W137、W237、W337系列

输出为负电压的W137、W237、W337系列使用时,输入必须为负电压,为稳定可靠工作,输入与输出间压差应该至少大于3 V,其引脚排列与应用电路如图6-21所示,计算公式同W117、W217、W317系列。

图6-21 W337系列引脚排列及应用电路

思考题:W317可调集成稳压电路,输出电压最大值范围是什么?

1.工作任务与分析

通过对实际产品的原理分析、安装及检测,使学生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产品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1)“直流稳压电源及充电器”功能及主要参数

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电压220VAC或直流10.5~12VDC;输出电压为6 V;最大输出电流500 mA。过载保护电路,具有通电指示、过载指示、两路电池充电指示。

电池充电器:慢充电电流为50~60 mA(普通充电),快充电电流为130~160 mA,两路可以同时使用,两路都可以充5号或7号可充电电池两节(串接)。稳压电源和充电器可以同时使用,只需两者电流之和不超过500 mA。

2)原理分析

(1)直流稳压电源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如图6-22所示。变压器T、VD1~VD4二极管和电容C1构成降压变换、桥式全波整流和滤波电路,VT1、VT2组成复合调整管与负载串联,R4与R5构成电阻分压器,构成取样电路,LED2发光二极管作基准电压,兼作电源指示。当把取样信号与基准电压比较后,其差值经VT3放大,由其集电极输出加到VT1的基极,从而控制复合调整管两端的电压,以达到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R2和LED1(兼作过载指示)组成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电路,当输出电流增大时,R2上压降亦增大,增大到一定值时LED1导通,使调整管VT1、VT2基极电流不再增大,限制了输出电流增加,起限流保护作用。

图6-22 直流稳压电源与充电器电路工作原理

(2)电池充电器。

对电池进行直流恒流充电,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电池充满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过充、欠充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充电部分由VT4、VT5及其相关元件组成,J2、J3和E3、E4分别连接慢充和快充通道的充电电池,J5与直流输入电源相连接。从慢充通道看,VT4的基极至电阻R7左端被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向电压箝位,因此可以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VT4的集电极电流Ic(即充电电流)基本为恒流,而与负载无关,LED3兼作慢充通道的充电指示,而VD5可以防止电源断电时电池通过充电器内部电路放电。由于

式中ULED3和Ueb可以认为是常数,故对于慢充通道来说充电电流的大小由R7决定。快充通道电路与慢充通道基本相同,其充电电流由R9的大小所决定。由于R9<R7,所以快充通道充电电流比慢充通道大,为防止VT5的功耗超过额定值,故在充电回路中串入一适当阻值的电阻R11

当知道了充电电流和被充电池的容量后,充电所需的时间可以由下式决定: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毫安时)/充电电流(毫安)

2.安装制作与检测

1)焊接和安装

(1)检查元器件的数据(见表6-1)与质量,对不合格元件应及时更换。(www.xing528.com)

(2)确定元器件的安装方式、安装高度,一般它由该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印制板与外壳间的距离以及该器件两安装孔之间的距离所决定。

(3)引脚处理,将引脚弯曲成形并进行烫锡处理。把字符面置于易于观察位置。

(4)插装。根据元器件位号对号插装,不可插错,对有极性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等器件管脚,插孔时应特别小心。

(5)焊接。各焊点加热时间及焊锡量要适当,对耐热性差的元器件应使用工具辅助散热。防止虚焊、错焊,避免因拖锡而造成短路。

(6)焊后处理。剪去多余引脚线,检查所有焊点,对缺陷进行修补,必要时用无水酒精清洗印制板。

表6-1 元器件清单

2)调试和检测

电路板装配焊接完成后,按原理图、电路板装配图(见图6-23)及工艺要求检查整机安装情况,着重检查电源线、变压器连线及印制板上相邻导线或焊点有无短路及缺陷,一切正常时用万用表欧姆挡测得整流桥输出点对地电阻大于500Ω,即可通电检测。

图6-23 直流稳压电源与充电器电路板

(1)调试前准备。

①打开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容量大于1 A),将电压调在10.5~12 V范围内,关闭电源。将输入直流插头J5引线正负极分别接于直流稳压电源正负极,打开电源,通电指示灯LED2亮。

②空载电压:空载时,测量输出插座J4输出直流电压,其值应略高于额定电压值。

③带负载能力:当负载电流在额定值150 mA时,输出电压的误差应小于±10%。

④过载保护:当负载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LED1逐渐变亮,LED2逐渐变暗,同时输出电压下降。当电流增大到500 mA左右时,保护电路起作用,LED1亮,LED2灭,如负载电流减小,则电路恢复正常。

(2)充电电流:当充电通道内不装电池,置万用表于直流电流挡,当正、负表笔分别短时触及所测通道的正、负极时,被测通道充电指示灯亮,所显示的电流值即为充电电流值。

(3)稳定工作考察:额定负载下,稳压器、充电器连续工作数小时,若没有声响、严重发烫或焦臭味,则认为考察通过。

(4)调整。

①如稳压电源的负载在150 mA时,输出电压误差大于规定值的±10%时,6 V挡可更换R4调整,若阻值增大,电压升高;若阻值减小,电压降低。

②可更换R7(R9)改变充电电流值,阻值增大,充电电流减小;阻值减小,充电电流增大。

③给电路通电测试,验证电路的功能。

思考题:78××、79××系列固定输出集成稳压电路,若需提高带载电流并稳定工作,可采取哪些措施?

1.稳压电源由交流电压输入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反馈电路、稳压调整电路、保护电路等组成。

2.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变成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常用的整流元件是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形式有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倍压整流等。

3.稳压电源的滤波电路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混合LC滤波等。

4.直流稳压电源保护电路可分为限流型和截止型保护电路。

5.线性串联型稳压电源由输出电压取样电路、基准电压源、比较放大电路、控制调整电路等组成。

6.三端集成稳压器按输出类型可分为固定输出式和可调输出式。三端固定输出式集成稳压器输出电压不能进行调整。其产品可分为输出为正电压的78××系列和输出为负电压的79××系列。三端可调输出式集成稳压器有输出为正电压的W117、W217、W317系列和输出为负电压的W137、W237、W337系列等。

一、填空题

1.三端集成稳压器7805输出电压为_______V,7915输出电压为_______V。

2.三端集成稳压器78××系列输出电压有_______个型号。

3.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有_______及_______系列。

4.整流电路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滤波电路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计算题

1.一个输出电压为+6 V、输出电流为0.12 A的稳压电源电路如图6-12所示。如果已选定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为10 V,试指出整流二极管正向平均电流和反向峰值电压为多大?滤波电容器容量大致在什么范围内选择?其耐压值至少不应低于多少,稳压管的稳压值应选多大?

2.有一额定电压为220 V,阻值为110Ω直流负载,采用单相桥式供电,试计算:

(1)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和电流有效值。

(2)每个二极管流过的电流平均值和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三、问答题

1.在三端集成稳压器中,按输出类型可分为哪些类型?

2.请叙述线性串联型稳压电源工作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