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溶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分析

岩溶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分析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掌握的大量岩溶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看,泉域内各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各异。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各区的代表井点地下水位年际变化趋势如图8-9~图8-11所示。一般来说,径流、排泄区岩溶较补给区发育,岩层渗透性强,降水入渗补给的水能很快输送到排泄点排出地表,因此地下水位年变幅小。

岩溶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分析

通过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水位长观资料的分析,其地下水动态具有如下规律。

1.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具有一峰一谷特征

泉域内观测孔地下水位的变化在一年内具有一峰一谷特征,即完成一个水文周期变化。一般来说,每年6~7月水位达到最低点,随着雨季的来临,地下水位开始逐渐回升,9、10月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次年6、7月达最低值(图9-10)。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年内地下水位上升时间短,一般3个月左右,水位上升速度快,上升幅度大。而水位下降时间长,一年内约占9个月时间,这主要与降水量呈季节性变化且比较集中有关。

图9-10 降水量与下黄岩井水位对比图

2.地下水年变幅差异明显

从区内长观孔地下水位长观资料分析,各孔地下水位年度变幅是不一样的。如2000年张沟井的水位变幅为1.37m,董封井的水位变幅为30.88m,差距达22倍。一般来说,裸露区变幅大,覆盖区变幅小;补给区变幅大,径流排泄区变幅小。这主要与接受补给能力及岩层渗透性强弱有关。

3.地下水位对大气降水的反映有明显的滞后(www.xing528.com)

大气降水对岩溶水地下水的补给要通过包气带,才能达到饱水带,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以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一次降水发生后,并不会立刻使地下水位产生明显的变化,而是需要经过入渗过程进入岩溶水系统后,才可能使它们作出反应。根据区内资料分析,一般滞后时间为1~5个月。如1996年7月阳城县降水量为306.4mm,董封岩溶水井8月20日水位即达到峰值,滞后时间约1个月;次营乡候井岩溶水井10月20日才达到峰值,滞后时间约3个月;而演礼乡北任岩溶水井11月20日才达到峰值,滞后时间约4个月。

4.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对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分析,泉域岩溶地下水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下降。如位于町店乡的下黄岩井,1989年水位为573m左右,此后一直下降,到1996年达最低水位为556m,水位下降了17m,从1997年又有所回升,1999年达560m,然后又呈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560m下降到2003年的541m,15年来水位下降达32m(图9-11)。这主要与90年代初开始连年降水量减少和人工开采量增大有关。

从以上分析可知,延河泉岩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与降水量大小、埋藏条件、岩层透水性及人工开采有关。

图9-11 下黄岩井地下水位动态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