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表产流系数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表产流系数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则产水系数(W/P)就等于地表产流系数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之和。(一)按流域与水资源分区分析由表5-1可知,1956~2000年平均地表产流系数全市为0.072。(三)两系列地表产流系数对比分析由上两系列地表产流系数可知,各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和各行政分区1980~2000年系列均明显小于1956~2000年系列,其原因除降水量减少外,主要还有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改变等,例如地下水开采强度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致使包气带厚度增大等。

依据水资源计算公式

其中

式中:W为水资源总量;Rs为地表产水量;Pr为降水入渗补给量;R为地表水资源量。

则产水系数(W/P)就等于地表产流系数(Rs/P)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Pr/P)之和。

(一)按流域与水资源分区分析

由表5-1可知,1956~2000年平均地表产流系数全市为0.072。其中,入汾小河为0.066,沁河流域为0.094,丹河流域为0.038,入黄小河为0.083,卫河流域为0.055。在8个水资源分区中,阳城分区最大达0.1,泽州分区最小仅0.037。

由表5-5可知,1980~2000年平均地表产流系数全市为0.061。其中,入汾小河为0.053,沁河流域为0.074,丹河流域为0.029,入黄小河为0.069,卫河流域为0.07。在8个水资源分区中,以阳城分区最大达0.084,泽州分区最小仅0.029。(www.xing528.com)

(二)按行政分区分析

由表5-3可知,1956~2000年在6个行政分区中,城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最大为0.272,其次为泽州县0.207,阳城县0.203,沁水县最小0.067,高平市0.127,陵川县0.148。

由表5-7可知,1980~2000年在6个行政分区中,城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最大为0.268,其次为泽州县0.203,阳城县0.201,沁水县最小0.068,高平市0.132,陵川县0.127。

(三)两系列地表产流系数对比分析

由上两系列地表产流系数可知,各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和各行政分区1980~2000年系列均明显小于1956~2000年系列,其原因除降水量减少外,主要还有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改变等,例如地下水开采强度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致使包气带厚度增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