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3-22晋城市水资源分区河川径流不同年代均值统计表表3-23晋城市行政分区河川径流不同年代均值统计表晋城市各年代河川径流量均值与1956~2000年系列均值比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偏丰42%和22%,70~90年代分别偏枯14%、10%和20%。90年代是晋城市河川径流量最枯的时期。
表3-22和表3-23分别列出了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各系列中不同年代河川径流量的均值,并分别与1956~2000年系列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世纪50~60年代无论水资源分区还是行政分区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均大于1956~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构成了晋城市在50~60年代的丰水期。从70~90年代平均径流量均小于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进入枯水期。
20世纪70年代全市较之45年均值偏枯14%。在水资源分区中,除任庄分区偏丰1%外其他分区均偏枯8%~21%。行政分区中,高平市偏枯1%;其他分区偏枯程度都在10%~14%之间。80年代,全市平均偏枯10%,各分区河川径流情况不太一致,除入黄小河、入汾小河,径流量略有增加外,其他分区则相对偏枯7%~43%。其中:任庄分区偏枯43%,其余分区偏枯在7%~18%。各行政分区中偏枯在3%~36%之间。90年代是全市河川径流量最枯的一个阶段。与45年系列均值相比,全市平均偏枯20%,各水资源分区减少幅度在10%~54%之间,其中入汾小河偏枯程度最为严重,减少幅度54%,阳城分区减少幅度最小,减少幅度为10%。6个行政分区中,沁水县偏枯程度最大为29%,城区和泽州县偏枯程度最小均为12%。
表3-22 晋城市水资源分区河川径流不同年代均值统计表(www.xing528.com)
表3-23 晋城市行政分区河川径流不同年代均值统计表
晋城市各年代河川径流量均值与1956~2000年系列均值比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偏丰42%和22%,70~90年代分别偏枯14%、10%和20%。90年代是晋城市河川径流量最枯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