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偏态系数Cs表示降水量对均值的不对称程度。晋城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区上的分布规律如下:单站年降水量Cv介于0.22~0.34之间。各单站间年降水量的丰枯差异更大。(四)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晋城市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一)1956~2000年年降水量均值的地区分布

晋城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24.0mm,境内年降水量介于550~750mm之间。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高平市李家至沁水县上梁一带即沁河与丹河分水岭的北端是600~650mm半封闭的椭圆形高值区,东北部以陵川县古郊为中心是600~700mm高值区,围绕在高值区外是一个不足600mm的低值带;在南部沿边界山区受地形因素的强烈影响,降水量随高程的变化,又形成一个650~700mm的马鞍形高值区。全市的高值区中心分布在阳城县的洞底、泽州县的追山一带,中心点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低值区中心点分布在晋城盆地的中心地带巴公附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600mm。

由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彩图5)可以看出,全市年降水量均值,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与地势走向基本一致,大趋势呈东南西北向。

(二)1980~2000年年降水量均值的地区分布

1980~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1.8mm,是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94.8%,全市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与1956~2000年45年系列基本一致,仅在量级上有所变化。

南部沿边界山区650mm、625mm、600mm的等值线由625mm、600mm、575mm替代,北部高平市李家至沁水县上梁一带600~650mm的半封闭椭圆形高值区由575mm的等值线替代,而且范围也向东扩展,在高值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是两个550mm的低值区。

从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1980~2000年年降水量均值的高低值位置与1956~2000年基本对应,变化最大的是1980~2000年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的低值区范围明显增大,高值区范围明显缩小。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用年降水量统计参数Cv值和极值比(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来反映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变差系数Cv值愈大,降水量年际变化愈大;极值比愈大,显示降水量丰枯差异愈显著。偏态系数Cs表示降水量对均值的不对称程度。晋城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区上的分布规律如下:(www.xing528.com)

(1)单站年降水量Cv介于0.22~0.34之间。全市南部沿边界山区Cv较大,西北部沁水县城一带Cv较小;最大值为阳城县黄龙庙站,Cv等于0.34;最小值为沁水县卫村和油房站、阳城县横河站、陵川县附城站,Cv等于0.22;其余为0.24~0.28。

(2)单站年降水量极值比介于2.5~3.9之间,位于阳城县入黄小河的黄龙庙站极值比最大为3.9,最小值为沁水县油房站、阳城县气象站和横河站、陵川县附城站,极值比均为2.5。

(3)各单站间年降水量的丰枯差异更大。全市单站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陵川县琵琶河站,年降水量为1640.8mm(1963年),最小值出现在沁水县山泽雨量站,年降水量为254.3mm(1965年),前者为后者的6.5倍。

(四)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晋城市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雪,夏季雨水充沛,秋雨多于春雨。

由代表站典型年月分配可以说明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特征(图3-1、表3-1)。

从图3-1中及表3-1中代表站多年平均实测值可以看出: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且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均出现在6~9月;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汛期降水量多集中于7、8两月,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大都在40%以上;12月至次年3月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4个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5%左右。就某一单站来讲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各年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陵川县黄松背雨量站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进行比较:1969年9月降水量为226.1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5.2%;而1993年9月的降水量为9.0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