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渠道沿线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为冲沟、塌滑、泥石流。沿线共设隧洞15条,长15 613.065 m,约占线路总长的23.76%。据统计Ⅲ类围岩长约4 631.774 m,约占隧洞全长的29.68%;Ⅳ类围岩长约1 994.651 m,约占隧洞全长的12.76%;Ⅴ类围岩长约8 986.639 m,约占隧洞全长的57.56%。渡槽大多跨河或冲沟,沟谷段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厚小于5m,渡槽基础为风化基岩或砂卵砾石,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自然边坡基本稳定,地表水、地下水活动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壤的斜坡过渡地带,属滇西纵谷山区及滇中红层高原区地貌单元,以冰蚀、侵蚀、剥蚀地貌为主。渠线总体属剥蚀、溶蚀中低山地貌,渠线地形普遍较陡,自然坡度20°~40°,局部达60°~70°,局部地形平缓开阔,自然坡度在20°以下。地表多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渠道沿线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为冲沟、塌滑、泥石流。一期工程沿线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金沙江高阶地堆积砾石层及残坡积层、洪冲积层,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β)玄武岩、二叠系下统(P1)灰岩夹生物灰岩、石炭系(C)灰岩及鲕状灰岩、泥盆系上统(D3)硅质岩、泥盆系中统(D2)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明渠所处山坡地形大多较缓,渠基置于基岩或砂砾卵石层之上,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渠道自然边坡基本稳定—较不稳定。沿线共设隧洞15条,长15 613.065 m,约占线路总长的23.76%。据统计Ⅲ类围岩长约4 631.774 m,约占隧洞全长的29.68%;Ⅳ类围岩长约1 994.651 m,约占隧洞全长的12.76%;Ⅴ类围岩长约8 986.639 m,约占隧洞全长的57.56%。渡槽大多跨河或冲沟,沟谷段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厚小于5m,渡槽基础为风化基岩或砂卵砾石,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自然边坡基本稳定,地表水、地下水活动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倒虹吸基础为风化基岩或砂卵砾石,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自然边坡稳定,地表水、地下水活动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