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1 超前固结灌浆
15#隧洞15SD0+946.60~LKK 15SD0+971.60段从冲沟下穿过,冲沟深约18 m,常年有流水,冲沟上口宽为35 m,下口宽为25 m,冲沟底距离洞顶约6.3 m,该段地质为Ⅴ类围岩,上层为黏土层,下层为静水沉积密实粉土层。由于地面覆盖层较薄,且围岩较差,存在的塌方安全隐患,根据地质结构,拟定了两种穿越冲沟施工技术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方案一:
针对15#隧洞15SD0+946.60~15SD0+971.60段穿越冲沟段,采取从隧洞顶(冲沟内)对该段使用地质钻打孔固结灌浆方法,先对该段围岩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再按原设计进行超前支护、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
方案二:
针对15#隧洞15SD0+946.60~15SD0+971.60段穿冲沟段,首先在拱顶布置双排φ25自进式超前注浆锚杆,L=4.5 m,前后排搭接长度为1.5 m,对该段围岩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同时进行了超前支护,随后再按原设计进行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
方案比较:方案一为传统的施工方法,灌浆效果好,但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较为困难,施工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方案二受施工条件的影响较小,操作更为快捷,施工成本较低,但固结灌浆效果较方案一相对较差。(www.xing528.com)
根据地层围岩分析,静水沉积密实粉土层在短时间内自稳性相对较好,采用方案二快捷施工法可避免围岩长时间暴露失稳,经比较最终选择方案二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见图2-15。
2.5.3.2 施工方法
(1)针对15#隧洞15SD0+946.60~LKK 15SD0+971.60穿越冲沟段,采用自进式超前注浆锚杆,对穿越冲沟段围岩进行固结灌浆,同时完成超前支护,锚杆为φ25,L=4.5 m,前后排搭接长度为1.5 m,锚杆为上下两层,下层锚杆与洞轴线呈5°角,上层与洞轴线呈10°角,注浆先注下层,再注上层,灌浆压力为0.5~1.0 MPa,浆液比为1∶0.5。
图2-15 15#隧洞穿冲沟示意图
(2)采用自进式超前注浆锚杆固结灌浆结束后再进行隧洞开挖,开挖每向前推进0.5 m,立即按设计进行钢支撑(I16工字钢,榀距50 cm)、挂钢筋网(φ8@10)、喷混凝土(C20,厚16 cm)支护和补打排水孔(φ 50,L=1 m)等施工。
(3)施工工序为:下层自进式超前注浆锚杆固结灌浆→上层自进式超前注浆锚杆固结灌浆→开挖(进尺约50 cm)→按设计对开挖面进行初期支护→按开挖及支护循环进尺约3.0 m→自进式注浆锚杆超固结灌浆,为一个大循环方式进行施工。
15#隧洞穿越冲沟超前注浆及支护如图2-16、2-17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