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文字:早期外交中的书籍载体

丝绸文字:早期外交中的书籍载体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帛书帛书(图2)在简牍书籍使用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帛是丝织品的统称,顾名思义,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籍。据明罗颀《物源》云:“史始墨书于帛。”《晏子春秋》中云:“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可见,在春秋时期,帛书已经被用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中。

丝绸文字:早期外交中的书籍载体

图2 帛书

帛书(图2)在简牍书籍使用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帛是丝织品的统称,顾名思义,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籍。据考证,最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帛书。据明罗颀《物源》云:“史始墨书于帛。”《晏子春秋》中云:“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可见,在春秋时期,帛书已经被用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中。用简书通告诸侯,说明简书和帛书在当时是并用的,只不过它们的应用场合与用途不同。

战国时期帛书已经应用得比较普遍。《墨子》云:“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韩非子》中也提到了“竹帛”,可见当时已经用“竹帛”来制成书籍。(www.xing528.com)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的帛书,其中有《老子》《易经》《战国策》以及天文、地理、五行等典籍,共20多万字。这些帛书形式完整,装帧成熟,可见汉代的帛书形式已经相当健全。帛书一直使用至三国时期。

帛书的书写也沿用简策的书写习惯,自上而下竖着写,由右向左列行。为了方便阅读和收藏,在帛的左方末端粘一根木棍为轴,看完之后用轴将帛书卷起来,成为一卷,每一卷则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帛书内为了规整美观,还织或画线格,称为“界行”,界行有红、黑两色,红色称为“朱丝栏”,黑色称为“乌丝栏”;卷首的部分一般接裱一块丝织品作为保护,称为“褾”,褾相当于今日书籍的衬页;在帛书的卷口处插一根竹签,竹签上标写着卷名,竹签称为“签符”。签符大概是如今书签的最初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