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籍起源:简牍发源地

中国书籍起源:简牍发源地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籍的出现与发展和文字及书写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文字的发明源头,至今仍然未能详尽破解。图1简牍简牍(图1),是中国书籍的真正起源。不同绳子编连的竹简,意味着竹简品第的高低。简牍形态的书籍在中国使用了近700年之久,上至战国,下至两晋和十六国时期,春秋战国以来许多重要的文献都是通过简牍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中国书籍起源:简牍发源地

书籍的出现与发展和文字及书写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文字的发明源头,至今仍然未能详尽破解。甲骨文钟鼎文仅仅作为远古文字的一种形态,但并不能说明甲骨文就是文字的起源和最初形态。同样,作为书写材料的甲骨和钟鼎,并不能作为书籍的起源。

图1 简牍

简牍(图1),是中国书籍的真正起源。因为简牍具备了一本书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一是特定的信息载体单元,二是信息载体单元可以装订成独立的信息集合。

一片竹片叫作简,每一个简是组成一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部书都是由多个简组成的。很多简编连在一起就叫策,也可写成“册”。《论衡·量知篇》:“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北方没有竹子的地方,人们便用木简代替竹简,简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著书或写文章。(www.xing528.com)

简策的编连有着一定的规矩,一般是在每个竹简或木简的上中下各钻一个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联起来。绳子的材质也各有不同,最常见和普通的是麻绳,再高级一些是用皮绳,皮绳编连的简称之为“韦编”,而最高级的简策由丝绳编连,叫作“丝编”。不同绳子编连的竹简,意味着竹简品第的高低。

一块木板叫“版”,木板上写了字叫“牍”。牍的作用与简不同,它主要有3个用途:一是记录物品名目或者户口信息;二是画图,主要是绘制地图;三是通信。古人通信一般用一尺见方的木板,所以“尺牍”如今也成了信件的别称。古人在传送“版”的时候,在版的上面再盖一版,两版吻合,再用绳子捆束,在绳子打结处用泥封住,并盖上印章,称之为“封”,这大概是后世书籍封面的最早形态。

简牍形态的书籍在中国使用了近700年之久,上至战国,下至两晋和十六国时期,春秋战国以来许多重要的文献都是通过简牍的形式保存了下来。作为始祖的简牍书籍对记录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材料所限,简牍笨重不利于携带和保存,阅读的时候也相对繁重,而且不利于传播、普及。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急需一种相对轻便、易于普及的书籍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