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液成分偏析对连杆结构件断裂的影响分析

钢液成分偏析对连杆结构件断裂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分偏析愈严重,形成的带状组织也愈严重。钢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结果,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条件下,钢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在继续结晶过程中,在固液两相共存的糊状区,容易析出并达到饱和,而形成与连铸坯轴线平行的“气流”。35CrMoA钢棒材在热模锻成连杆结构件时发生脆断,是过烧和质点偏析产生的带状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钢液成分偏析对连杆结构件断裂的影响分析

35CrMoA钢棒材在热模锻成连杆结构件时发生脆断,出现粗晶粒沿晶断裂和板条状断裂组成的混合断裂形态,在阳光下脆性断口呈黑色闪光。从沿晶断口特征看该结构件的晶粒十分粗大,最大超过1mm,晶界表面已经严重氧化,甚至曾经发生熔化,在晶界表面有一层氧化层,足以证明该钢热模锻加热温度过高,已经达到了过烧的程度。

产生断裂的另一个因素是在断口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宽3mm的贯穿钢棒直径的板条状断裂带。裂纹两边的断裂形态明显不同,下边光滑的条带是在铁素体断裂时形成,上边的韧性断裂带是在贝氏体断裂时形成,裂纹发生在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差异较大的相界面。

X射线能谱仪分析表明,带状组织区的贝氏体条带,Cr、Mo、S、P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基体和铁素体细条带的含量,是这些元素的正偏析,属于一种质点偏析冶金缺陷,从而形成碳和合金元素富化带和贫化带。在缓冷条件下,先在碳和合金元素贫化带(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低)析出先共析铁素体,而将多余的碳和合金元素排入两侧的富化带,最终形成以宽贝氏体条带为主铁素体细条为辅彼此层叠的带状组织。成分偏析愈严重,形成的带状组织也愈严重。由于带状组织中的宽贝氏体条和铁素体细条显微组织不同,它们的断裂韧性也不同,在外力作用下,在强弱带之间会产生应力集中,因而造成了钢的总体力学性能的降低和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宽贝氏体条和铁素体细条的边界产生条状裂纹。由于带状组织造成了钢的各向异性,降低了力学性能,从而加重了过烧产生的脆性断裂。(www.xing528.com)

质点偏析是一种局部区域成分偏析现象,是在结晶过程形成的。钢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结果,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是不一样的。由于纯净金属有更高的熔点,因此先结晶的金属杂质较少,晶粒长大发生在结晶前沿的钢液,钢液金属中会富集更多的C、P、S及合金元素,钢中气体的溶解度会随着钢液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固态钢的气体会大大低于液态钢,气体主要是从钢的固液两相共存区域内析出。气体和杂质的析出是同步的,析出的气体一部分以单相气泡形式出现,另一部分向温度较高的钢液中扩散。在这种条件下,钢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在继续结晶过程中,在固液两相共存的糊状区,容易析出并达到饱和,而形成与连铸坯轴线平行的“气流”。由于气体、杂质和合金元素主要在固液两相共存的情况下析出,而这时的树枝晶的晶干由于先结晶已经凝固,因而气流被迫沿晶间尚未凝固区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吸附了大量杂质,当数量足够多时,便会滞留在树枝晶的晶干之间,故C、P、S及合金元素便会偏聚在树枝晶间上升“气流”的轨迹上,这样就形成了低倍组织的质点偏析。

35CrMoA钢棒材在热模锻成连杆结构件时发生脆断,是过烧和质点偏析产生的带状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