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rMoG管坯表面出现纵向凹陷并有纵向裂纹,如图6-13所示。
连铸坯纵向和横向裂纹特征如图6-14所示。为了考察凹陷处的微观组织,对低倍试片取样进行高倍金相检验。裂纹沿晶界延伸,如图6-15所示。对切取的金相试样进行腐蚀,可更清晰地显现裂纹是沿着奥氏体晶界延伸。
图6-13 连铸坯表面纵向裂纹及取样位置(粉笔标记)
与不同部位的低倍组织对比,发现裂纹凹陷深的区域,其原始奥氏体晶粒大于较浅凹陷区域的晶粒,如图6-16所示。
对于出现裂纹试样的凹陷区域而言,有裂纹试样的表层的晶粒小于无裂纹的凹陷区域的晶粒,表明出现裂纹的区域受到了更强的不均匀激冷,如图6-17所示。
无论表面是否出现凹陷,表面的晶粒均较大,表明对于碳含量在0.15%左右的钢的连铸坯出现超大晶粒是不可避免的。经过仔细观察,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对于相同连铸坯的同一横截面而言,凹陷处的晶粒较大,径向拉长,如图6-18所示。
连铸坯高倍组织显示:晶界区域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为铁素体+珠光体。试样出现的裂纹均起裂于晶界先析出的铁素体,但裂纹并非严格沿着铁素体延伸,如图6-19所示。
图6-14 连铸坯纵向和横向裂纹特征
图6-15 裂纹沿晶界纵向延伸
图6-16 不同深度凹陷区域的晶粒形貌
图6-17 有裂纹与无裂纹试样的晶粒对比
(www.xing528.com)
图6-18 角部凹陷与同一边无凹陷对比
图6-19 1号试样的微观组织
部分区域铁素体成针状,由晶界向晶内扩展,为魏氏组织,基体具有贝氏体特征,如图6-20所示。
表层组织铁素体的含量较少,基体为伪共析体(铁素体+珠光体,具有贝氏体特征),说明表面经历激冷过程,而内部组织铁素体的含量较多,表明高温停留时间较长,或者是表层温度较高,如图6-21所示。
图6-20 魏氏体和具有贝氏体特征的珠光体
a)魏氏体 b)具有贝氏体特征的珠光体
图6-21 连铸坯表层与内部组织形貌
a)表层组织 b)内部组织
出现凹陷处的铁素体较少,而非凹陷区域铁素体的量较大。如图6-22所示。
图6-22 表面有凹陷与无凹陷组织形貌
a)表面有凹陷组织 b)表面无凹陷组织
分析认为,凹陷处晶粒较大,且由表向内拉长。凹陷处沿晶界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量较少,包裹晶粒的铁素体条带较窄。而非凹陷区域则相反,裂纹并非严格沿晶界先共析铁素体延伸,纵裂纹产生与表面凹陷相对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