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画上常见女子肩上有美丽的云肩,是由披肩式的衣物发展来的。最早叫做绕领、帔,也叫做羣。《释名》说:“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说文·巾部》:“羣,绕领也。”《急就篇》卷四提到“羣,陈魏之间谓之帔。”羣是指裙,但也指这种披肩(它也是连接群幅而成),制为方形或圆形等,中有领口,正前开襟,披在肩背上,系结于颈,男女都可用。
在洛阳金村的周代大墓中,就出土有一件铜人,肩部有方形绕领,刻绘着几何图案,加以缘边。洛阳烧沟村出土的西汉卜千秋墓壁画上,有伏羲、女娲像,肩上都有绕领,似是圆点纹的织物加以缘边。其他汉画像石、壁画中的人物有绕领的也不少见,如打虎亭汉墓壁画就是,和北齐《校书图》里的侍女差不多,都是打结,披在背上,和后来的披帛也相近。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绕领、帔仍很流行。梁代费昶有句:“方绣领间斜。”这或就是方形绕领,也是云肩的起源。孟晖老师《潘金莲的发型》提到:“北齐《校书图》中的这一帮放浪形骸的高士虽然都是半裸,但在没有穿襦衫的肩背上却都披了一条式样独特的轻纱披巾。这种披巾样式很有特色,是半圆形的,相当宽大,披在肩头,巾下缘足以垂到腰部以下。”这也就是帔。帔虽是男女都用,但女郎用的是较艳丽的色彩。庾信的《美人春》诗:“步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织成花映红纶巾,红旗掣曳卤簿新。”红轮,红纶,都是红色的帔巾。或以轮指其形状,以纶(纶也指如絮而细的织物)指其薄轻。梁简文帝《倡妇怨情诗》:“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这里的红帔也当是红轮。
五代《中华古今注》记载秦始皇令宫人披飞云帔,谓之仙飞,即象征仙子。绕领也有这样的含义。卜千秋墓壁画中女娲伏羲肩上就加绕领(已很像云肩),酒泉丁家闸壁画的女身羽人、王母也加羽毛状的绕领。在绕领基础上发展为云肩,制成羽翼或如意云头之状,富于装饰美,也仍寓有壁画中的仙异、向往天宇、与天地相谐的情感。所以隋唐五代时,云肩还是绘画、雕塑里的仙神戴的比较多,乐女舞姬为了表现仙异境界也要戴。隋代敦煌莫高窟壁画62窟西壁顶北侧的持拂女就有戴,莫高窟36窟壁画中的龙女也戴。而一些贵妇人也喜欢上了它的美和它的象征。唐代传吴道子作的《送子天王图》中摩耶夫人戴如羽翼翘起般的云肩,缘边裁成卷曲的云纹。南京的南唐李升墓的一些女陶俑,成都的五代王建石棺座浮雕上的女伎,也都有穿云肩的,裁成如意云头形,含四合如意之意。陕西李茂贞墓中女子驾鹤图砖雕画,两位侍女驾鹤,导引着后边一位驾着鸾凤的高贵夫人,夫人穿大袖袍,也加云肩。内蒙库伦六号辽墓门额上所绘的舞乐女子也有云肩。宋代无名氏《九歌》图中的《山鬼》,肩上也加羽毛,好似羽毛状的云肩。金代,画家张璃的《文姬归汉图》上的蔡文姬,也戴云肩。《大金集礼·舆服制》记载有“日月云肩”。元末杂剧《金安寿》四折写到女子:“佩云肩玉项牌,凤头鞋,羞花闭月天然态。”可见当时已很普及。
云肩尤其受到明清的女子喜欢,对它精心制作,加以彩绣、彩画,缀以流苏。如仇英的《六十仕女图》中就有穿长裙、襦、披画帛的仕女,肩上有精致的云肩。《阅世编》记载:“领饰,向有三等:大者裁白绫为云样,披及两肩,胸背刺绣花鸟,缀以金珠、宝石、钟铃,令行动有声,曰宫装。次者曰云肩。小者曰阁鬓。其绣文缀装则同。近来宫装,唯礼服用之,居常但用阁鬓,而式样亦异,或剪彩为金莲花,结线为璎珞样,扣于领而倒覆于肩,任意装之,尤觉轻便。”《后红楼梦》第八回写到“串如意结线云肩”。第九回写到黛玉戴连环如意富贵不断的云肩。清代禹之鼎《女乐图》中的一位乐女,穿的就是剪彩如莲花瓣样的云肩。《芥子园画谱》中则有仕女戴较大的“宫装”云肩(图四十二)。(www.xing528.com)
图四十二 戴“宫装”云肩的仕女(选自《芥子园画谱》)
云肩饰绣折枝花果鸟蝶、山水人物图案的,多吉祥之意。还要加镶边、滚边,镶滚或还用晕色,用皮金,还用珠边、挖绒等工艺,或垂下璎珞、流苏、飘带、银铃等。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帝释天的云肩就缀以珍珠,清末画家马骀画的女郎也有云肩边缀珍珠。李调元《南越笔记》载还有以孔雀毛绩为线缕,绣云肩、袖口等,金翠夺目。七夕用的云肩还裁成七片,含乞巧之意。
今天各地还有一些近代云肩实物存世。
云肩不管怎么变化,是始终带着云朵、如意的形状,戴在女郎肩上,有立体的美感,是遨游天宇、驰骋神思的象征,也是幸福、如意美满的寓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