袄,指有夹层的夹袄,以及絮丝绵的绵袄(也叫绵衣)、絮棉花的棉袄、加衬毛皮的皮袄(皮可在外也可在内)等。和襦有些相似。它的前身是裀,或作,《广雅·释器》:“复襂谓之裀”,就是两重的复襂(衫),当是类似于衫的短衣。裀也就是裑,王念孙《疏证》:“裑,谓衣中也,通作身。”说明它是穿在外衣内、贴身内衣外,无收祛。后来就叫做袄或袄子。不仅是内穿,还可以外穿。敦煌唐代文书中有“白叠袄子”,是用棉布制作的。白居易有《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是一件绫上有水波纹的袄子。唐代韦端符写的《卫公故物记》中,提到一件紫色花绫袄子,袄上织着树林,树下有狻猊、骆驼等动物在奔驰,还有猎人在骑马射猎(新疆也曾出土类似的唐代狩猎纹织物)。《酉阳杂俎》续集卷六记载皇家的“织成双凤夹黄袄子”。
袄与襦一样古代都有纳入丝绵的,既保暖,还有平直、厚茸、庄重的效果。如宋代黄升墓出土的直领绵衣,用素绢制作,再纳丝绵,应就是袄。德安周氏墓也出土有80厘米左右的较短的直领绵衣,罗质,内絮丝绵;袄的领缘边或提织山茶花。也可外穿。施耐庵《水浒传》二十四回里也写到把“清水好绵”絮进衣服。明代晚期定陵出土的皇后衣物絮丝绵的也不少。这时候绵袄,还有夹袄已和加丝绵的襦、夹襦分不开了,内外命妇多以袄配裙为常服。
如缘襈袄子,是《明史》规定的皇后的常服,黄色,红镶边,织金彩色云龙文。命妇常服也是长袄长裙。定陵出土两位皇后的女上衣,除单衣(衫)外有夹衣、绵衣,都可归入袄子类中。其中有立领(高领)、圆领、方领的,都较短,对襟,缀纽扣,著名的如两件百子图案的夹衣;孝靖后穿的红织金孔雀羽妆花暗花缎立领夹衣,两袖袖襕和前胸后背都有龙纹;墨绿蜂梅纹织金妆花绸方领夹衣,朵朵五瓣梅花鲜明;还有绿暗花罗绣过肩龙戏珠夹衣,月白串枝山茶花罗立领衣等。
补子袄(比较短,也叫补子袄儿,有交领或立领等),是有补子的,定陵出土如白梅花蜂蝶闹春绸立领夹衣,胸背都缀缂丝龙纹补子;红织金寿字寿桃纹暗花罗方领夹衣,缀绣龙补子;落花流水纹改机方领女夹衣,绣龙凤补子;大红织金缠枝牡丹妆花绣“洪福齐天”女夹衣,方领对衿,用金纽,胸补是五彩云纹簇拥的行龙,下有海水山崖,左右缀“洪、福”二字;背补饰彩云和飞腾升龙,海水山崖,竖列“齐天”二字。这些织金、彩绣的图案,显现吉祥和尊贵的色彩。明代皇后像中,黄大衫、红鞠衣下常见立领,上缀金属纽,当就是这类袄。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英国公吴氏墓也出土了一件云鹿纹补子短袄,斜襟、右衽,领子上镶绸护领,琵琶袖,斜襟处缀两副衣带,用四合连云纹的褐色暗花缎制作,胸背各缀一块方形补子,用片金织出两只梅花鹿,昂首互相呼应,四周有寿山、福海、松竹梅岁寒三友、祥云,天上有一位手捧包袱的仙女驾云而来。还有一件驼色暗花缎女袄,缀织金团凤补,一对凤凰回旋飞翔在圆形框内,尤为醒目。还有方格黄缎斜襟夹袄等。
江西南昌出土的宁靖王妃吴氏夫人的短袄也很华贵,如一件龟背“卍”字纹绢袄;一件妆金凤纹夹袄,红色缎地上妆金妆花,织出八宝纹环绕双凤,组成云肩状的柿蒂窠纹样,以凤凰穿花为主。柿蒂窠的四角各有四组对凤,窠中心和其他区域穿插宝相花、牡丹和莲花,窠顶端还有海水、山崖等纹,绚丽夺目。还有袖襕,也是凤纹图案。一件夹袄,散点的折枝小暗花缎地上加织金妆花,金线、彩丝织出云肩形八宝璎珞纹,以璎珞盘绕八宝及杂宝。这三件袄都是右衽交领,以襟带相系。左右两侧开衩高约15厘米许,都以绢为里。还有一件骨朵云纹丝布袄,以细丝线和粗棉线织出似隐似现的花纹。
《明宪宗行乐图》画皇帝身边的宫女穿交领短袄配裙,如红袄蓝裙,白色中单,色调简洁,裙子蓬张开来,造型上较稳重。图中的小姑娘,穿交领柿蒂窠通袖襕短袄,下穿凤纹襕裙,当即小公主。图中的袄,和定陵的百子衣、南昌吴氏夫人等的袄一样,腋下略收,下裾张开,如喇叭状。同时的衫如孔府的暗绿地织金翔凤短纱衫,也是这类做法。或就是《红楼梦》中说的“窄裉”。(www.xing528.com)
这种袄也通用于民间。明代泰州刘湘墓出土有素绸、花缎绵袄,都纳丝绵,可在冬天穿,当然比不上皇家的袄那么富丽。
明代范叔子《云间据目钞》说女子身穿裙袄,用大袖圆领。《金瓶梅》里也写到不少袄,如第十三回写到:“香色潞䌷雁衔芦花样对襟袄儿,白绫竖领妆花眉子,溜金蜂赶菊钮扣儿……”。是在袄子上加竖领妆花眉子。九十六回春梅穿“绿遍地锦妆花袄儿”。书中描写的袄,质料用绫、缎、绸、罗、绢等制作,有各种颜色。也写到补子袄,四十四回写到“一套大红缎子遍地金通袖麒麟补子袄儿”配翠蓝宽拖遍地金裙。明代小说《明珠缘》写到女子“头戴皂纱冠,穿珠点翠;身衣纻丝袄,舞凤团花。腰系结绿白绫裙”也是典型的明代女子装束。《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又记有闪色袄儿,有武艺的江湖女子还穿结彩袄,加褡膊。
袄有宽、窄袖的,有较短的,也有长的,如孔府64代衍圣公严夫人像,穿立领的长袄,长到小腿,没有镶边,较为简单,下露留有马面的百褶裙,马面上有团龙纹。脖子上有花领子,金色纽扣。65代衍圣公陶夫人小像有两幅,一幅画她穿对襟蓝色团花镶红边衫,另一幅画她也是穿立领长袄。清代《深柳读书堂十二仕女图》,多幅图中的仕女穿在内的都是立领短袄,但也有个别穿长袄。《燕寝怡情图》里边也是长、短袄皆有。明代《紫钗记》《金瓶梅》等木刻插图里的女子,穿的多是长衣,是长袄或长衫和背子,也有圆领短衫袄等,和同时期的女子衣着是吻合的。清初《金陵百媚图》里也有斜襟或对襟的立领长袄。
袄可单穿或加背心、褂子,或坎肩、比甲之类来穿。也可在衫内穿袄。但在袄外加背子(披风)、裙,才是见客的礼服。吴承恩《西游记》四十七回写的小女孩就是如此。《深柳读书堂十二仕女图》也画女子在袄上加背子,孟晖老师指出和《红楼梦》第六回凤姐穿桃红袄、加石青披风的形象是吻合的。明代肖像画中也有这类穿法,《吴姬百媚》《金陵百媚》《燕寝怡情图》中也有这类形象。明代版画《秦楼月》像也是如此。袄和外加的衣物色彩、花纹一般是互成对比、形成层次。今天戏曲中的袄,就是由这时的袄变化来的。
可见袄在明代渐与襦融合,有交领、立领或圆领、方领的,有对襟的,有右衽、斜襟的,有大袄(较长。不是《明会典》载的大袄祭服)、小袄或袄儿(较短)。袄配裙明代已经流行。但明代的袄尚还贴身,装饰适中而不很繁缛。清代则流行立领或圆领、右衽的大襟袄,或称大袄,很宽大,毫无腰身可言,所谓“一裹圆”;又反复加镶滚,逐渐显得板滞、烦琐,色彩也花乱。清代后期至1911年后的袄尤其繁复,可以说是缺乏美感的。后来略作改良,作收腰紧身、色彩上简洁一些,也较短。接近于今天影视剧里的一些袄。福建惠安女的衣服,上衣更短,配以极宽的长裤,既便于劳作,又别有魅力,也是由袄简化成的。
袄在冬天是必需的,宋代后常絮棉花为棉袄,但用丝绵做袄更薄而暖和,至今仍广受喜爱。浙江余杭的清水丝绵历史悠久,今仍沿用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手工技艺制作,质量很高,人们爱把它絮进杭州出产的杭罗做冬袄。绵,本含有连绵、缠绵之意;丝绵中质量最好的是同功绵,是用双宫茧制作的(两条蚕结成一颗茧叫双宫茧,缫丝叫双宫丝),更含爱之嘉义。晋代嵇含《伉俪》诗道:“裁彼双丝绢,著以同功绵。”这用双丝(并丝)而织的绢絮上同功绵做成的袄,是多么暖和,含有多么深的情分。绵袄、棉袄常用绗缝技法,尤为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