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力士蒸馏厂
下着大雨的清晨,从柯克沃尔镇搭乘第一班巴士前往岛的另一端斯特罗姆内斯(Stromness),乘船离开奥克尼岛。冰冷的海风将海浪吹得发狂,而我乘坐的渡轮随之剧烈摇摆。颠了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斯克拉布斯特港(Scrabster),再搭乘前往因弗尼斯的巴士,于布罗拉镇(Brora)郊外的克莱力士蒸馏厂站下车。沿着后方岔路路标走,便可看到非常现代化的蒸馏厂房。白色现代化的克莱力士蒸馏厂旁是一座灰白斑驳的布罗拉蒸馏厂,而这座厂房非常破旧且杳无人迹。
这两座酒厂为何要建在一起呢?那可是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故事。
早在16 世纪,这里有个煤矿坑,附近的农民、矿工和渔民都住在布罗拉镇。直到1819 年,当地地主斯塔福侯爵(Marquis of Stafford)想要消化镇外农田生产的大麦,便在此建造了老克莱力士蒸馏厂。这是一座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的蒸馏厂:以当地大麦为原料,用当地泥煤烘麦,并用当地煤矿蒸馏新酒。
易手多次后于1925 年被DCL 公司买下。1967 年DCL 公司认为老克莱力士蒸馏厂的酒质和选址都很好,就在其对面建造了另一座现代化蒸馏厂,同样叫做“克莱力士”。老克莱力士蒸馏厂在新厂落成后的隔年休厂,由新克莱力士蒸馏厂扛接大任,为DCL 公司提供调和威士忌基酒。然而,老克莱力士蒸馏厂休厂没多久,适逢艾雷岛大旱,缺水就无法生产威士忌,整座艾雷岛上的蒸馏厂几乎全都停工。DCL 公司果断决定重启老克莱力士蒸馏厂,以补充调和威士忌中不可或缺的重泥煤味。
克莱力士的蒸馏器(www.xing528.com)
奥克尼岛上第二大镇斯特罗姆内斯
当时的老克莱力士蒸馏厂被命名为“克莱力士2 号”,但怕混淆,又改以当地布罗拉镇为名。1969—1973 年,布罗拉蒸馏厂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生产泥煤味威士忌。1973 年以后,开始减少泥煤威士忌产量,转而生产较淡口的威士忌,直到1983 年才完全封厂。目前市场上还能见到少量布罗拉威士忌,下次饮用时或许可以搭配克莱力士威士忌一起喝,品尝孪生兄弟的杰作,品味那威士忌中细微的差异。由于现在克莱力士、布罗拉威士忌在市场上大红大紫,帝亚吉欧已于2019 年决定重启布罗拉蒸馏厂,以满足未来急剧增长的需求。
2012 年参观完克莱力士蒸馏厂后,导览员也带我们去布罗拉蒸馏厂逛了逛,只见大门深锁,但仓库还在使用,堆放着大量正在熟成的克莱力士威士忌。我们绕着酒厂走了一圈,处处是坍塌的房舍,杂草丛生。如今只有这些遗迹可供人们凭吊这座酒厂曾经的光荣时刻。
如果读者喝过原厂克莱力士威士忌,便会注意到酒标上有一只大山猫,我问导览员为什么上面有一只大山猫。她回答说:“它是这里濒临绝种的山猫,同时也是萨瑟兰(Sutherland)家族的标记。克莱力士蒸馏厂提供经费赞助山猫保育计划,因此就一直以山猫为酒标,让人时时想到动物保育的重要性。”
在克莱力士旁的布罗拉蒸馏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