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4年间发生7起事故,都是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事故;另外一家集团公司事故2018年事故统计同样如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事故多发,事故损失大、影响大。
1.某集团公司4年7起事故,都是储运环节事故。(见表1-11)
表1-11 某集团公司4年7起事故
2.从某集团公司2018年上报集团公司级事故中,也可以看出储运环节事故占比较大。(见表1-12)
表1-12 某集团公司2018年上报事故统计
从某集团公司2018年事故统计可以看出,一是特殊作业、机械伤害事故多、承包商事故多;二是涉及油品储运环节事故多,储罐事故有两起,其中某分公司承包商“5·12”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
2018年5月12日,某分公司承包商发生一起较大爆炸火灾事故,导致6名作业人员死亡,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
(1)事故经过。2018年3月,某分公司发现苯罐75-TK-0201(内浮顶罐,容积10 000 m3,采用铝合金浮箱式内浮顶,浮箱规格:3 800 mm×520 mm×80 mm,浮箱数量359只)呼吸阀有微量泄漏,经检查决定对该罐进行检修。
4月19日进行储罐倒空、加盲板隔离并进行置换。5月2日开人孔,检查发现部分浮箱内存有苯物料。5月7日至9日对部分浮箱内残余的苯进行了回收。
5月10日,承包商开始进罐拆除内浮顶。5月12日下午8名作业人员继续作业。其中6人在罐内、1人在罐外进行浮箱的拆卸和转运作业,1人在罐外监护。1名公司人员同时在罐外监护。15:25罐内发生爆炸并起火,15:50明火扑灭。事故造成罐内6名作业人员死亡。(www.xing528.com)
图1-1 苯罐75-TK-0201爆炸现场
(2)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作业过程中浮箱内残余苯流出、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施工人员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动工具、铁质撬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爆了可燃气体。
(3)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这是一起严重违反有关作业规程、制度,野蛮违规作业导致的恶性事故。一是安全风险意识缺失,大量苯漏出后仍在罐内盲目作业;二是在防爆区域内违规使用非防爆工具;三是承包商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作业方案审核把关不严;四是现场安全监督流于形式;五是非常规作业排查存在不足,内浮顶罐拆卸浮盘高风险作业没有纳入非常规作业管理。
应急管理部对“5·12”事故通报中指出:
——风险意识差,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缺失。没有识别苯的易燃易爆特性和苯罐内的爆炸风险。
——特殊作业管理不到位。现场作业人员使用的是钢制扳手、电钻等非防爆工具;受限空间作业中仅在人孔处进行了检测,且没有进行连续监测。
——变更管理缺失。在事故企业和承包商确认浮盘无修复价值、决定更换时,原施工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更,但施工方案却没有进行调整,没有进行新的风险辨识。
——对承包商管理不到位。业主方对承包商存在“以包代管”现象。
——现场作业人员野蛮作业。现场发现有拖曳浮盘致其变形破损、用非防爆工具戳破浮箱导出苯残液作业痕迹。
——蔑视对重大危险源罐区的管理。未按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罐区特殊作业在节假日实施升级管理(2018年5月12日是周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