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艺性能对工艺装备件制作过程的影响

工艺性能对工艺装备件制作过程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工、模、量、夹具件制作过程的可加工性,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预备热处理的质量。锻造质量差的毛坯,会导致热处理工艺性降低。此外,热处理工艺性也指热处理的难易程度,还包括淬火裂纹敏感性、热处理变形敏感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敏感性、回火脆性、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及表面状态敏感性等。

1.可加工性

可切削性,即工、模、量、夹具件在制作过程中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工、模、量、夹具件制作过程的可加工性,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预备热处理的质量。就原材料而言,通常是碳素钢的可加工性优于合金钢,结构钢优于工具钢,低合金钢优于中、高合金钢,硬度低的材料好于硬度高的材料,铸铁件好于各种钢件的可加工性。原材料和毛坯的预备热处理质量对其可加工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就工、模、量、夹具件本身而言,可加工性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例如,结构复杂的、成批量的小型夹具零件,因可加工性不佳,通常采用精密铸造成形等。

2.可铸造性

可铸造性,即工、模、量、夹具件毛坯铸造(成形和预防缺陷等)的难易程度。可铸造性,包括熔融材料的流动性、可成形性、收缩率和产生的裂纹敏感性等。通常,低熔点材料的可铸造性好于高熔点材料;合金元素越多和收缩率越大,铸造冷却过程越易于产生变形,甚至裂纹,特别是高碳高合金钢铸造后极易产生各种铸造缺陷。此外,铸件结构越复杂,越不易成形,越易产生缺陷等。

带有各种铸造缺陷的毛坯,使其热处理工艺性变差。实践表明,许多带有一定缺陷的铸件,热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产生废品。

3.可锻、轧性

可锻、轧性,即工、模、量、夹具毛坯锻造和轧制(成形和预防缺陷等)的难易程度。影响工、模、量、夹具件毛坯可锻、轧性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允许的锻造温度范围。(www.xing528.com)

例如,直径40mm以上的高铬钢和高速钢等原材料,不经过3~4次的反复锻造,其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很难均匀化;另外,高碳高合金钢锻造的终锻温度较高,一旦稍低于终锻温度继续锻造时,极易产生裂纹。实践表明,在高速钢轧制钻头生产过程中,轧制温度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加热温度稍高即导致过热,温度稍低又难于轧制成形。

锻造质量差的毛坯,会导致热处理工艺性降低。因此,热处理工作者很关注锻造工序质量,特别是可锻、轧性较差的毛坯,应严格控制其各种缺陷。

4.焊接性

焊接性,即工、模、量、夹具件在焊接过程中,控制质量的难易程度。影响工、模、量、夹具件可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实践表明,钢中含碳量越高、合金元素种类及其含量越多,则焊接性越差。例如,45碳钢制夹具件焊接时,极易在薄壁处产生裂纹。这是由于该处的熔融钢液在空冷过程已被淬火成晶粒粗大马氏体的缘故。又如,双料(45钢/高速钢)对焊刀具,韧性较好的W6Mo5Cr4V钢与W18Cr4V钢相比,不仅焊接温度低,而且焊缝质量也好。再如,热作模具钢4Cr5MoVSi与5CrMnMo相比,堆焊时的焊接性,前者要好得多。衡量合金钢制件的焊接性优劣,往往用材料中合金元素的碳当量(即将合金元素的数量换算成碳量)来评定。碳当量越高,其焊接性越差。

5.可热处理性

可热处理性,即原材料及其制作的工、模、量、夹具件接受热处理的能力。一般是指其淬硬性和淬透性等。

此外,热处理工艺性也指热处理的难易程度,还包括淬火裂纹敏感性、热处理变形敏感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敏感性、回火脆性、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及表面状态敏感性等。其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将在本章1.3节中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