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1 红外热成像分析
2020年7月至9月,技术人员先后4次对该处开展红外精确测温,GIS罐体上的热场分布特征始终保持上高下低、沿两侧逐渐递减的规律,且热源位置164间隔处的最高温度与负荷电流的关系如图5-3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负荷电流增加或减小(610A→687A→900A→620A),热源与正常罐体之间的最大温差(1.4°C→2°C→5°C→1.7°C)随之增加或减小,表明该热源缺陷与负荷电流具有正相关性,为电流致热型缺陷,初步判断与主导体接触不良有关。
图5-38 负荷电流与温差之间的关系
历次红外测试过程中,由于164间隔与Ⅰ母之间的刀闸均处于分闸位置,因此推断该热源缺陷位于164间隔处的母线导体上,母线导体与触头之间可能存在电接触不良缺陷。
5.5.2.2 GIS振动测试
对GIS热源罐体开展振动测试,首先在163与167间隔之间的110kVⅠ母罐体上进行振动测试,测点布置如图5-39所示。
图5-39 母线振动测点分布
母线振动检测结果如表5-10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测点2(164间隔)的100Hz频率分量的加速度最大,为10.55mg(mg为加速度单位,即10-3g),测点2(164间隔)附近振动信号最强,因此初步判断可能更靠近振动源点。
表5-10 母线振动检测结果
在164间隔Ⅰ母外壳的上部(沿母线方向)进行振动测试,测点布置如图5-40所示,检测结果如表5-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测点2附近振动加速度更大,异常振动点更靠近测点2。
图5-40 164间隔Ⅰ母上部(沿母线方向)振动测点分布
表5-11 164间隔Ⅰ母上部(沿母线方向)振动检测结果
在164间隔Ⅰ母外壳的上部振动最大测点处圆周上进行测试,测点布置如图5-41所示,检测结果如表5-12所示。可以看出测点4振动加速度更大,异常振动点在测点4附近。结合GIS设备结构,异常振动最大区域靠近Ⅰ母GIS内部B相导体电接触处。
图5-41 164间隔Ⅰ母沿圆周方向的振动测点分布(www.xing528.com)
表5-12 164间隔Ⅰ母圆周振动检测结果
5.5.2.3 局部放电检测
对该220kV变电站110kVⅠ母全段开展特高频和超声波带电检测,测试结果如图5-42、图5-43所示,其结果均未见异常。
图5-42 特高频检测结果
图5-43 超声波检测结果
5.5.2.4 SF6气体检测
对该母线气室开展SF6气体检测,SO2与H2S气体含量均未超标,测试结果正常。
5.5.2.5 X光透视检查
同时对该母线气室开展X光透视检查,亦未见异常。
母线回路电阻测试路径如图5-44所示,回路电阻测试起始、终止点为30接地刀闸外引接地连片。图中电阻R1、R2、R3 等电阻为母线触头与导电杆之间的等效接触电阻,电阻R12、R13、R14等为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以及分支母线与触头之间的总和等效电阻。回路电阻测试仪输出电流为100A和300A,回路电阻测试结果如表5-13所示。
图5-44 某站110kVⅠ母回路电阻测试路径图
表5-13 热源区段回路电阻测试数据
备注:(1)合上1121、1631、1641、1651、1661、1671隔离开关;
(2)合上11230、16330、16430、16530、16630、16730接地刀闸,并使接地刀闸外引连片与地脱开。
结合图5-44和表5-13可知,凡是经过163-164间隔母线段之间的回路电阻测试数据,A相值均明显偏大约110μΩ,再结合红外图谱可知164间隔母线罐体温度最高,可推断电接触不良缺陷位置位于164间隔A相母线导体与触头连接处(靠近163侧),即图5-44中R4等效电阻偏大,且其值较正常相相同位置偏大110μΩ左右。接触电阻偏大,导致其在电流作用下发热,热量传导至GIS罐体外表面,因此红外成像表现出附近位置温度偏高,且随电流增大而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