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织品质量管理技巧

纺织品质量管理技巧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同的,其工作重点和工作目的也不完全相同。这种质量管理方法采用统计控制图进行预防性控制,以积极的事先预防代替消极的事后检验。所以,从客观上迫切要求制定一个权威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

从质量检验到质量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同的,其工作重点和工作目的也不完全相同。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的初级形式,主要依靠质量检验人员对全部产品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从中剔除疵品,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事后检查,不具有事先预防性质。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是指1940~1960年,美国休哈特.戴明等提出了抽样检验的概念。统计质量控制是在质量管理中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产品制造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工作重点在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对产品形成次品的原因进行管理。这种质量管理方法采用统计控制图进行预防性控制,以积极的事先预防代替消极的事后检验。但是,统计质量控制方法过分强调了数理统计学的作用,忽视了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组织管理的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指1960~1980年,人们对产品质量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根据质量体系的原理和原则:质量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储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输、技术服务和维护及用后处理。(www.xing528.com)

在现代化企业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企业依靠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的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质量管理的动力,即依靠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的同心协力;第二,质量管理的手段,即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第三,质量管理的目的,即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

4.质量管理标准化阶段

质量管理标准化阶段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制定自己的质量保证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使各国标准在术语概念、管理方法和质量保证的要求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给迅速发展的国际经济交流带来了影响,也给国际质量相互认证制度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所以,从客观上迫切要求制定一个权威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陆续推出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标准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并被采用,产品质量认证随着国际标准的推广成为国际通行的,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