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对行为的调节和感染作用

情绪对行为的调节和感染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指的是情绪和情感对认识过程或行为活动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支配作用,能够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另一方面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对认识活动和智慧行为所引起的调节作用,影响着个人智能活动的效率。因此,情绪、情感支配着行为的选择,表现出具有动机性作用。(三)易感作用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表现为个体对各种信息意义性的鉴别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一)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指的是情绪和情感对认识过程或行为活动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支配作用,能够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这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情绪和情感产生时,会通过皮下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方面的变化,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所面临的情境。另一方面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对认识活动和智慧行为所引起的调节作用,影响着个人智能活动的效率。研究表明,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情绪、情感支配着行为的选择,表现出具有动机性作用。

情绪、情感的发生也会促使人们注意外界情境的变化,或机体内部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适应新的情境。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恐惧之感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变化,使人更好地具有适应性功能。当人们面临新情境不能用以往有效的方式做出适当的反应时,会产生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这种情绪困扰长期不能解除,就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这不仅影响到活动效率,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

(二)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首先表现为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意外变化的信号。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往往是通过表情表现于外的,各种表情模式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信号意义。它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特别是原有的主观状态不能适应这种客观事物刺激时,人的神经、化学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发生特殊信号,促使人改变活动方式,并采取新的应付措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许多场合下,彼此的思想、愿望、需要、态度或观点,可以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沟通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表情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例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摩拳擦掌,说话时的语调以及伴随的喜、怒、哀、惧的面部表情都具有信号交际的作用。通过这种信息的传递,个体可让他人识别正在体验着的情绪状态,也可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某种愿望、观点和思想,从而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具有鲜明的外露特色,更容易为他人所感知和接受。(www.xing528.com)

(三)易感作用

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表现为个体对各种信息意义性的鉴别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文学、艺术无不是以情感表达艺术效果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高昂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兴奋性和主动性。教师积极的情绪还可以增强教材内容及教师要求的可接受性,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情感,可促进其与教师交流的和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只有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才会真正起作用。

(四)驱动功能

驱动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强或降低的作用。它能够驱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活动的进行。例如,一个运动员在高涨的情绪下会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达到自己成绩的理想目标。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则会停滞不前,知难而退。从这种意义上讲,情绪和情感具有某种动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