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理
宝石在红外光(波数范围在400~4000cm-1的电磁波)的照射下,引起晶格(分子)、络阴离子团和配位基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并吸收相应的红外光而产生的光谱称为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属于一种带状光谱。测量和记录红外吸收光谱的仪器称为红外光谱仪。目前在宝石测试与研究中,主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它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定性或定量分析宝石的组成或结构。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是波长约在0.78~1000μm范围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和微波区之间,通常将整个红外光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远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25~1000μm,波数范围为10~400cm-1。一般宝石分析不在此区范围内进行。
(2)中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2.5~25μm,波数范围为400~4000cm-1,分为基频振动区和指纹区两个区域。基频振动区,又称为官能团区或特征频率区,分布在1500~4000cm-1区域内,出现的基团特征频率较稳定,可利用该区红外吸收特征峰鉴别宝石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指纹区分布在400~1500cm-1区域,可通过该区域的图谱来识别特定的分子结构。
(3)近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0.78~2.5μm,波数范围为4000~12 820cm-1。
红外光分区
二、测试方法
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首先是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经检测器(探测器—放大器—滤波器)获得干涉图,由计算机将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光谱。
工作原理示意
根据样品状态,测试方法可分为透射法和反射法。
1.透射法
包括粉末透射法、直接透射法两种。
粉末透射法为有损检测方法,适用于宝石矿物原料,需按要求从测试样品上刮下少量粉末,与溴化钾以1∶100~1∶200的比例混合,压制成一定直径或厚度的透明片,然后进行测定。
直接透射法是将宝石直接置于样品台上透光进行测试。直接透射法属于无损测试方法,但对一些不透明的宝玉石、底部包镶的宝玉石饰品进行鉴定时,能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
透射法测试附件(www.xing528.com)
2.反射法
红外反射光谱(镜反射、漫反射)在宝石鉴定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常应用于半透明—不透明的玉石材料,如翡翠、软玉和绿松石等。
反射法测试附件
三、在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是宝石分子结构的具体反映,通常,宝石内分子的各种基团或官能团具特定的红外吸收,依据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的数目、波数位、位移、谱形、谱带强度、谱带分裂状态等内容,有助于对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表征,以期获得与宝石鉴定相关的重要信息。
红外光谱一般以波数(cm-1)作为横坐标,以透过率T(%)或吸收率A(%)作为纵坐标。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种。
1.确定宝石品种
不同种属的宝石,其晶体结构、分子配位基结构及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各类宝石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有助于鉴别。如天然翡翠与仿制品的红外反射吸收光谱。
2.确定宝石中水的类型
自然界中,含羟基和水分子的天然宝石居多,在官能团区3000~3800cm-1处可见羟基和水分子振动引起的吸收谱带。如天然绿松石晶体结构中普遍存在结晶水和吸附水,而吉尔森仿绿松石中明显缺乏跟羟基和水分子有关的吸收谱带,同时显示高分子聚合物的吸收谱带。
3.确定钻石类型
钻石主要由C原子组成,当其晶格中存在少量的N、B、H等杂质原子时,可使钻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热导性、导电性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有助于确定杂质原子的成分及存在形式,并作为钻石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4.鉴别充填处理宝石
环氧树脂多以填充物的形式,广泛应用在人工充填处理翡翠、绿松石、碧玺及祖母绿等宝玉石中。如天然翡翠在2800~3200cm-1范围内无吸收峰。充填处理翡翠的特征峰为2873cm-1、2930cm-1、2965cm-1、3037cm-1、3056cm-1、3096cm-1,其中3037cm-1、3056cm-1、3096cm-1是苯环ν(C—H)伸缩振动引起的特征峰。含少量蜡的翡翠在红外光谱具有2851cm-1、2924cm-1、2957cm-1的吸收峰,但石蜡中不含苯环,因此,利用红外光谱检测时是否出现3037cm-1、3056cm-1、3096cm-1等处的吸收峰,可作为检测翡翠“A货”“B货”的可靠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