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热循环与焊接接头的组成
焊接时,电弧沿焊件逐渐移动并对焊件进行局部加热。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称为焊缝。焊缝及其邻近区域的总称叫焊缝区。
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区金属从常温被加热到最高温度,然后再逐渐冷却到常温。由于焊件上各点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被加热的最高温度亦不相同; 而热量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各点达到其最高温度的时间亦不相同,导致组织和性能也不同。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如图11-6 所示。离焊缝越近的点,被加热的温度越高; 反之,越远的点,被加热的温度越低。
图11-6 焊接热循环曲线
焊接热循环的特点是加热和冷却速度很快,对易淬火钢,易导致马氏体相变; 对其他材料,易产生焊接变形、应力及裂纹。
受热循环的影响,焊缝附近的母材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焊缝和母材的交界线叫熔合线,熔合线两侧有一个很窄的焊缝与热影响区的过渡区,叫熔合区,也叫半熔化区。因此,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
2.焊缝的组织和性能
焊缝组织是由熔池金属结晶得到的铸造组织。焊接时,熔池的结晶首先从熔合区中处于半熔化状态的晶粒表面开始,晶粒沿着与散热最快方向的相反方向长大,因受到相邻的正在长大的晶粒的阻碍,向两侧生长受到限制,因此,焊缝中的晶体是方向指向熔池中心的柱状晶体,如图11-7 所示。
焊缝中的铸态组织,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但是,由于焊接熔池小,冷却快,焊条药皮、焊剂或焊丝在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处理作用,使得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优于母材,硫、磷含量较低,所以容易保证焊缝金属的性能不低于母材,特别是强度容易达到。
显然,焊缝金属的成分主要决定于焊芯金属的成分,但也会受到焊件熔化金属及药皮成分的影响,通过选择焊条可以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
3.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对应铁碳相图,低碳钢焊接接头因受热温度不同,其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如图11-8 所示。(www.xing528.com)
图11-7 焊缝的组织
图11-8 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组织
(1)过热区
过热区是指焊接时加热到1 100 ℃以上至固相线温度的区域。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明显长大,冷却后产生晶粒粗大的组织。过热区的塑性、韧性差,容易产生焊接裂纹,是热影响区中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
正火区是指在热影响区中,最高加热温度从Ac3 ~1 100 ℃的区域。金属发生重结晶,焊后冷却得到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正火组织)。正火区的性能优于母材。
(3)部分相变区
部分相变区是指在热影响区中,温度在Ac1 ~Ac3,部分组织发生相变的区域。冷却后,晶粒大小不均,力学性能较差。
4.熔合区的组织和性能
熔合区(图11-8)在焊接时处于半熔化状态,组织成分不均匀,晶粒粗大,其性能往往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
综上所述,熔合区和过热区是焊接接头中的薄弱环节,对焊接质量有严重影响,应尽可能减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