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区域内转变产物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高温、中温及低温转变区,即珠光体型、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的转变。
1.高温转变区—珠光体型转变(扩散型转变)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r1 ~550 ℃ (鼻温)温度范围内,将发生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分为以下三类:
1)Ar1 ~650 ℃: 转变产物为粗片状铁素体+粗片状渗碳体,即珠光体,硬度为15~22 HRC。
2)650 ℃~600 ℃: 转变产物为层片较薄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而成的珠光体。这种组织为细珠光体,称为索氏体,用符号S 表示,硬度为22~27 HRC。
3)600 ℃~550 ℃: 转变产物为层片极薄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而成的珠光体,也称为屈氏体(或托氏体),用符号T 表示,硬度为27~43 HRC。
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实际上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仅片层粗细不同,并无本质差异,它们的电子显微组织如图4-5 所示。
图4-5 电子显微组织
(a)珠光体; (b)索氏体; (c)屈氏体
2.中温转变区—贝氏体型转变(半扩散型转变)
转变温度在C 曲线鼻尖至Ms 点之间,即550 ℃~230 ℃。转变产物由含碳量过饱和铁素体和微小的渗碳体混合而成,这种组织称为贝氏体,用符号B 表示。贝氏体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www.xing528.com)
1)在550 ℃~350 ℃,转变产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如图4-6 (a)所示。铁素体形成许多密集而互相平行的扁片,其间断断续续分布着渗碳体颗粒,这种组织称为上贝氏体(B上),硬度为40~45 HRC,其强度低、塑性差、脆性大,生产上很少采用。
图4-6 贝氏体的显微组织
(a)上贝氏体; (b)下贝氏体
2)在350 ℃~Ms,转变产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竹叶状,如图4-6 (b)所示。铁素体形成竹叶状,其内分布着极细小的渗碳体颗粒,称为下贝氏体 (B下),硬度为45~55 HRC。与上贝氏体比较,下贝氏体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塑性、韧性也较好,并有高的耐磨性。因此,生产中常采用等温淬火的方法来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3.低温转变区——马氏体型转变(非扩散型转变)
转变温度在Ms 及Mf 之间。转变特点是: 过冷度极大,转变温度很低,碳原子和铁原子的动能很小,都不能扩散。转变产物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 表示。
共析钢奥氏体过冷到230 ℃(Ms)时,开始转变为马氏体,随着温度下降,马氏体逐渐增多,过冷奥氏体不断减少,直至-50 ℃(Mf)时,过冷奥氏体才全部转变成马氏体,如图4-7 所示。
图4-7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
(a)针状马氏体; (b)板条状马氏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