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差动放大电路分析技巧与方法

差动放大电路分析技巧与方法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经射极电阻Re的电流等于VT1和VT2管的发射极电流之和:根据电压回路方程:则发射极电流和基极电流分别为由于ICQ1=ICQ2≈IEQ,则2.动态分析输入差模信号如图4-9a所示,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差模信号为:,。即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其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d越大,Auc越小,则差放电路共模抑制能力越强,放大电路的性能越优良。这样输入和输出相组合可得到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差动放大电路分析技巧与方法

1.静态分析

如图4-7所示,静态工作时,输入信号ui1=ui2=0,由于电路左右对称,集电极电阻晶体管的型号和参数相同,则两管静态工作点相同。流经射极电阻Re电流等于VT1和VT2管的发射极电流之和:

978-7-111-39020-6-Chapter05-24.jpg

根据电压回路方程:

978-7-111-39020-6-Chapter05-25.jpg

则发射极电流和基极电流分别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26.jpg

由于ICQ1=ICQ2IEQ,则

978-7-111-39020-6-Chapter05-27.jpg

2.动态分析

(1)输入差模信号

如图4-9a所示,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差模信号为:978-7-111-39020-6-Chapter05-28.jpg978-7-111-39020-6-Chapter05-29.jpg。这时VT1和VT2管产生的电流信号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ic1=-ic2;因而两管集电极的电位信号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uc1=-uc2,则输出电压uo=uc1-uc2=2uc1,因此差模信号电压得到放大。两管发射极的电流信号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ie1=-ie2,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流过射极电阻Re的电流变化为零,所以Re对差模信号没有反馈作用,射极电阻Re对差模信号相当于短路,即E点电位相当于接“地”。由于负载电阻RL中点电位在差模信号作用下变化为零,所以也相当于接“地”。

差模信号输入时差动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9b所示,两晶体管的型号和参数相同,静态工作点相同,则β1=β2=βrbe1=rbe2=rbe,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30.jpg

由式(4-8)可知,差动放大电路通过多用一半电路来换取对零点漂移的抑制,而其电压放大能力只相当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即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其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如图4-10所示的是半电路微变等效电路,也就是第3章中介绍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31.jpg

所以 Aud1=Aud

差模输入电阻Rid是从差动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由图4-9b可知

Rid=2rbe1 (4-9)

978-7-111-39020-6-Chapter05-32.jpg

图4-9 差模信号输入时的差动放大电路及微变等效电路

978-7-111-39020-6-Chapter05-33.jpg

图4-10 半电路微变等效电路

978-7-111-39020-6-Chapter05-34.jpg

图4-11 共模信号输入时的交流通路

差模输出电阻Rod则是RL断开,差模输入信号短路,从差动放大电路两个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Rod=2Rc (4-10)

(2)输入共模信号

如图4-11所示,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共模信号为:ui1=ui2=uic。由于两半电路对称,参数相同,在共模信号作用下,VT1和VT2管的发射极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ie1=ie2,它们同时流过Re,则Re上的电流为2ie。因此对于每个晶体管而言,相当于发射极接了一个2Re的电阻。而同时两管集电极产生的输出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同,从而流过RL的电流为零,uoc=uc1-uc2=0。共模交流通路如图4-11所示。因此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35.jpg

为了衡量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引入一项技术指标共模抑制比KCMR

978-7-111-39020-6-Chapter05-36.jpg

用分贝(dB)表示:

978-7-111-39020-6-Chapter05-37.jpg

在两半电路对称,参数相同的理想差动放大电路中,双端输出时,Auc≈0,KCMR趋向无穷大,而实际的差动放大电路不是完全对称的,则Auc≠0,KCMR是个很大的数值。Aud越大,Auc越小,则差放电路共模抑制能力越强,放大电路的性能越优良。

(3)任意输入信号

实际情况中,加在差动放大器两输入端的信号是两个任意输入信号ui1ui2,它们含有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两种信号成份。

差模信号是输入信号ui1ui2的差值部分:

uid=ui1-ui2 (4-14)

共模信号是输入信号ui1ui2的算术平均值:

978-7-111-39020-6-Chapter05-38.jpg

由式(4-14)和式(4-15)可得:

978-7-111-39020-6-Chapter05-39.jpg

这样就将两个任意输入信号ui1ui2分解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当差放电路同时输入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时,根据叠加定理,差放电路的输出电压uo为差模信号uid单独作用时的差模输出电压uod和共模信号uic单独作用时的共模输出电压uoc之和。

uo=uod+uoc=Auduid+Aucuic (4-17)

在两半电路对称,参数相同的理想差动放大电路中,双端输出时,Auc=0,则输出电压uo仅取决于差模信号uid和差模放大倍数Aud

uo=Auduid=Audui1-ui2) (4-18)

3.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输入信号接入差动放大电路有两种方式: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输出信号从差动放大电路输出也有两种方式: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这样输入和输出相组合可得到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前面已经介绍,图4-9a是差模信号输入时的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图4-11是共模信号输入时的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交流通路。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①静态分析

如图4-12所示电路,双端输入,负载电阻一端接VT1(或VT2)管的集电极,另一端接地,即单端输出方式。所以输出回路以不对称而影响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

电路静态工作时,输入信号ui1=ui2=0,因为输入回路对称,则IBQ1=IBQ2ICQ1=ICQ2,但是电路输出端一端接负载,另外一端没有接负载,输出回路不对称,使得VT1和VT2管的集电极电位不相同。VT1和VT2管的基极电流IBQ和发射极电流IEQ可按照式(4-5)计算。流过VT1管集电极电阻Rc的电流等于负载RL上的电流和VT1管集电极电流之和

978-7-111-39020-6-Chapter05-40.jpg

所以978-7-111-39020-6-Chapter05-41.jpg

UCEQ1=UCQ1-UEQ1=UCQ1+UBEQ (4-20)

UCEQ2可按照式(4-6)计算。

动态分析

978-7-111-39020-6-Chapter05-42.jpg(www.xing528.com)

图4-1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放电路

差模信号输入时,同双端输入双端输出一样,Re可看作短路,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13所示。两晶体管的型号和参数相同,IEQ1=IEQ2,则β1=β2=βrbe1=rbe2=rbe。信号从VT1管的集电极输出时,由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故称为反相输出,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43.jpg

978-7-111-39020-6-Chapter05-44.jpg

图4-13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微变等效电路

若信号从VT2管集电极输出,则为同相输出,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45.jpg

因为输入端未变,则差模输入电阻Rid和式(4-9)相同。差模输出电阻:

Rod=Rc (4-23)

如图4-14a所示,共模信号输入时,由于输入端和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相同,仍是双端输入,所以Re上的电流为2ie。因此对于每个晶体管而言,相当于发射极接了一个2Re的电阻。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共模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14b所示。

978-7-111-39020-6-Chapter05-46.jpg

图4-14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共模微变等效电路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47.jpg

一般情况下2(1+βRe>>rbe,则978-7-111-39020-6-Chapter05-48.jpg

联立式(4-22)和式(4-25),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放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为

978-7-111-39020-6-Chapter05-49.jpg

由式(4-24)和式(4-26)可知,若Re越大,其负反馈作用就越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uc越小,KCMR越大,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也就越强。但Re不能过大,为了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一般用恒流源代替射极电阻Re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放电路的优点是便于和其他基本放大电路相连接,常用于前级是差放电路,后级是基本放大电路(如共射、共基和共集组态电路)的场合。缺点是不能利用两半电路对称来克服零点漂移,只能靠Re来抑制零点漂移。

(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如图4-15a所示,电路结构左右对称和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是一样的,只是一端有输入信号,另外一端接地。单端输入时,实际输入信号ui1=uiui2=0,两输入端之间的差模输入信号uid=ui1-ui2=ui,但是由于ui1+ui2=ui≠0,所以输入信号中含有共模信号,可将输入信号ui分解如下:

VT1管的基极输入端信号:978-7-111-39020-6-Chapter05-50.jpg

VT2管的基极输入端信号:978-7-111-39020-6-Chapter05-51.jpg

即单端输入信号ui可以分解为双端输入的差模信号:978-7-111-39020-6-Chapter05-52.jpg978-7-111-39020-6-Chapter05-53.jpg和共模信号:978-7-111-39020-6-Chapter05-54.jpg978-7-111-39020-6-Chapter05-55.jpg。输入信号ui分解后的电路如图4-15b所示,这样电路就转换为双端输入了。双端不仅有差模信号输入还有共模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电压为差模输出电压和共模输出电压两者之和,即

978-7-111-39020-6-Chapter05-56.jpg

若电路对称,参数相同,双端输出时,Auc=0,KCMR=978-7-111-39020-6-Chapter05-57.jpg,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等于差模输出电压:

uo=uod=Audui (4-28)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和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静态工作点以及动态参数(AudRidRod)的计算完全相同,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978-7-111-39020-6-Chapter05-58.jpg

图4-15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放电路

(4)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同单端输入双端输出一样,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单端输入信号也可以分解为双端输入的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所以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电路分析和计算同双端输入单端输出一样。

【例4-3】差动放大电路如图4-16所示。已知:+VCC=+12V,-VEE=-12V,UBE=0.7V,β1=β2=60,Rb=1kΩ,Rc=12kΩ,Re=11.3kΩ,RL=36kΩ,Rw=200Ω,rbb’=300Ω。求:(1)电路静态工作点(IBQICQUCEQ);(2)双端输出时的AudRidRod;(3)若输入信号ui1=8mV,ui2=4mV,求单端输出时的输出电压uo和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解:(1)电路静态工作时,ui1=ui2=0

978-7-111-39020-6-Chapter05-59.jpg

978-7-111-39020-6-Chapter05-60.jpg

①双端输出时,负载RL中的静态电流为零。

978-7-111-39020-6-Chapter05-61.jpg

978-7-111-39020-6-Chapter05-62.jpg

图4-16 例4-3电路图

②单端输出时,以负载RL接VT1管集电极c1和地之间为例

用式(4-19)计算VT1管集电极电位:

978-7-111-39020-6-Chapter05-63.jpg

(2)双端输出时,差模半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如图4-17所示。

978-7-111-39020-6-Chapter05-64.jpg

图4-16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和图4-17的半电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相同。

978-7-111-39020-6-Chapter05-65.jpg

图4-17 差模半电路微变等效电路

978-7-111-39020-6-Chapter05-66.jpg

978-7-111-39020-6-Chapter05-67.jpg

(3)单端输出时,若负载RL接VT1管集电极c1和地之间,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

978-7-111-39020-6-Chapter05-68.jpg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uc

978-7-111-39020-6-Chapter05-69.jpg

电路的共模抑制比978-7-111-39020-6-Chapter05-70.jpg

差模信号 uid=ui1-ui2=4mV

共模信号978-7-111-39020-6-Chapter05-71.jpg

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uo=Auduid+Aucuic=-104.4mV

单端输出时,若负载RL接VT2管集电极c2和地之间,则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uo=-Auduid+Auc u ic=99.6mV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