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对RSD工作机理的描述可知,预充过程中在N基区靠近P基区侧形成浓度很高的薄等离子层P1,在外电压反向的瞬间,各晶体管单元的N基区中都存在着预充电荷QR(t=tR时单位面积的预充电荷量),这个电荷分布在等离子层P1、p+层附近P2和反向双极漂移波Pr的各处。当磁开关饱和、正向电流通过时,P1和Pr中电子随电场发生再分布,同时晶闸管的P+发射区向N基区中注入空穴,这些都使P2等离子层得到补充。与此同时,在外电场作用下,P1层中空穴注入到P基区,并引起N+发射极的迎面电子注入。在此过程中,P1层电荷Q1发生变化。阴极侧等效晶体管的注入电流使Q1得到补充,同时还有一个抽取电流将P1中电荷抽往P2,如图4-7所示。RSD导通过程中,为了不发生类似于普通晶闸管的局部化现象,获得大的导通电流,必须保证P1层不被耗尽,使之与P基区的等离子体一起形成一个不会耗尽的等离子库,成为有效的电子源。
图4-7 等离子层P1中电荷变化示意图
2.RSD开通条件的定量分析
注入电流和抽取电流动态地改变P1层中电荷量Q1,为保证Q1不耗尽,首先在器件结构上要满足一定条件,使注入电流大于抽取电流。
注入电流是阴极等效N+PN管的集电极电流。考虑P基区复合以及射极注入电子通过P基区的扩散延迟等因素的影响,由晶体管的电荷控制理论得到等效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为
α2=τ∗/νN
式中,τ∗为集电极电流上升的时间常数;νN为通过P基区的电子扩散时间,即
νN=W2P/2DN
τ∗=1/(νN-1+τN-1)
式中,WP为P基区宽度;DN为P基区中电子的扩散系数;τN为P基区中电子的寿命。
分析表明,载流子是以漂移的方式通过N基区的,N基区中电流的组成成分与迁移率成正比,即JN/JP=μN/μP,可知等效PNP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为
N基区中空穴电流由P+发射极注入,而电子电流就是P1层的抽取电流。抽取的电子电流等于N基区中的电子电流,即
式中,为P1层的抽取电流,是由N+发射极向P基区注入并抵达P1层边界的电子电流;为P+发射极注入电流。为保证P1层的注入电流大于抽取电流,则需
注入电流是通过P1的另一边界流入具有漂移输运区域的电子电流,它从N+发射极到P1层要扩散通过P基区,因此相对正向脉冲电流JF有一延迟时间νn,而抽取电流没有延迟。从图4-8a可看出,正向脉冲电流通过RSD之后,P1层电荷量有一从减少到平衡再到增加的过程,为使P1上的预充电荷量在RSD导通过程中不出现瞬间耗尽,Q1必须超过一个最小值。如图4-8b所示,这个最小值就是当时刚好耗尽的P1层预充电荷密度,将此临界值记做Qcr。
预充阶段结束时P1层的单位面积电荷量为
式中,QR为总预充电荷密度,。
图4-8 准二极管边界条件的推导
而在导通过程中,P1层电子电荷的变化可描述为
的值可以通过阴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来计算,采用晶体管原理中的电荷控制理论获得其简化结果为
式中,Δt为由导通阶段开始的时间,Δt=t-tR。(www.xing528.com)
抽取电流值显然决定于等离子波Pf、Pr及集电极前薄层P1之间电流JF的瞬时成分。利用部分电子电导和空穴电导的计算可得
P1层不耗尽的导通条件表示为
式中,tmin由式决定。
对式(4-13)积分,并代入式(4-10)~式(4-12)中,得到用临界预充电荷QcRr描述的RSD开通条件
式中,为正向电流初始阶段上升率。
3.实验及结果
图4-9所示为RSD开通特性的测试平台原理图,其中主回路电容额定电压为30kV。
由于RSD具有均匀开通的特点,峰值电流正比于芯片面积。大量的开通测试结果表明,对200kA级电流的测试可以利用同结构的小直径RSD万安级破坏性测试结果,由经验公式(4-14)计算得到同类结构的任意通流面积RSD脉冲大电流耐量。
图4-9 RSD开通特性的测试平台原理图
Im=KS/[f(tp)1/3] (4-14)
式中,S为RSD芯片有效面积(cm2);K为结构因子,反比于基区宽度确定的工作电压,2kV时K=210;f为电流曲线因子,取值从方波曲线的1到正弦曲线的0.66;tp为电流脉宽(s)。
图4-10是小直径的RSD峰值电流的实测值。样品为15个直径为20mm的RSD串联单元,在10.2kV的端电压下通过了19.9kA的单次脉冲电流,脉宽约为30μs,它已非常接近由式(4-14)计算得到的电流极限值,di/dt为2.2kA/μs。表4-3是各种规格尺寸的RSD脉冲大电流耐量的理论值。
图4-10 RSD的峰值电流测试波形
表4-3 RSD的峰值电流(理论值)
图4-11是不同预充电压下RSD的开通特性比较结果。样品为4个直径为38mm的RSD串联单元,主电容C1=21.4μF,预充电容C2=1.0μF,主回路电压固定为2000V,通过改变预充回路电压以改变预充电荷量来研究RSD开通特性。
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预充电压越高,则开通过程中通态电压上升越小,开通越均匀。QR<QcRr时,RSD开通过程中会出现P1等离子体层的短时耗尽,导致N基区电导急剧下降,正向导通电压陡升。
图4-12是一预充不足的实例。正常情况下,RSD开通后的残压为几伏至几十伏,而图4-12中的导通电压出现一明显的尖峰,导致RSD一次开通后损坏。这是由预充通道的设计与相关工艺造成的。
图4-11 预充对开通特性的影响
图4-12 预充不足时的开通波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