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巩固豆腐制作的技术原理。
(2)分别掌握钙盐豆腐和内酯豆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4)培养学生的实验组织能力、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
大豆蛋白质发生热变性之后,加入钙盐破坏蛋白质外层的水化膜和双电层;改变大豆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使蛋白质从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在蛋白质凝胶的网络中包含了水分,成为具有弹性的豆腐类制品。
制作手工豆腐使用卤水(氯化钙和氯化镁的混合物)或石膏(硫酸钙)作为凝固剂,生产时需要对大豆蛋白质凝胶进行压制和脱水。内酯豆腐使用δ—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生产时在包装袋(盒)内凝固,不需要压制和脱水。豆腐的制作受到豆浆温度、豆浆浓度、豆浆pH、凝固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产品质量与规范要求:根据《绿色食品 豆制品》(NY/T 1052-2014)。
(1)感官指标 色泽呈白色或淡黄色;气味和滋味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无异味;组织状态:块形完整,软硬适宜,质地细腻,有弹性;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2)理化指标 水分:钙盐豆腐85%~90%,内酯豆腐≤90%;蛋白质:钙盐豆腐5.0%~7.0%,内酯豆腐≥5.0%。
(3)质地测定 应用食品质地测定仪的TPA模式测定两种豆腐的凝胶强度。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
大豆。
2.仪器
混料罐、加热锅、磨浆机、豆腐布、豆腐模框、温度计、pH计、天平、压榨器、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热合机、豆浆密度计、质构仪。
3.试剂
硫酸钙、氯化钙、δ—葡萄糖酸内酯、卤水。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原辅材料与参考配方
(1)钙盐豆腐 大豆1000g,硫酸钙或卤水15g或卤片15g;
(2)内酯豆腐 大豆1000g,δ—葡萄糖酸内酯15g。
2.工艺流程
3.操作要点
(1)豆乳的制作
①浸泡:按1∶3添加泡豆水,水温17~25℃,pH在6.5以上,时间为8~12h,浸泡适当的大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豆瓣易被手指掐断。(www.xing528.com)
②水洗:用自来水清洗浸泡的大豆,去除浮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
③磨制:用磨浆机磨制水洗的泡豆,磨制时每千克原料豆加入50~55℃的热水4000mL。
④煮浆:煮浆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煮浆温度要求达到95~98℃,保持2min。
(2)钙盐豆腐
①点浆和凝固:用豆浆密度计测定豆浆的浓度,应不小于11%,测量温度为70~75℃。分别使用硫酸钙或卤水作为凝固剂,硫酸钙的加入量为0.8%~1.5%,卤水的加入量为0.8%~1.0%。用水混匀硫酸钙或溶解卤片后在搅拌之下加到豆浆之中,迅速搅拌后静置,保持20~25min以凝固成豆脑。
②上箱压制:把豆脑轻轻地撒在豆腐布上,包好放在豆腐箱内,在盖板上施加压力,压制5~20min。
(3)内酯豆腐
①冷却:δ—葡萄糖酸内酯在30℃以下不发生凝固作用,为使它能与豆浆均匀混合,把豆浆冷却至30℃;但δ—葡萄糖酸内酯的混合物可以使豆浆的凝固温度提高到60℃以上,因此使用新的δ—葡萄糖酸内酯时,需要确认其凝固温度。
②灌装:把混合好的豆浆注入塑料盒,每盒重200g,用热合机封口。
③加热凝固:把封装好的豆浆盒放入锅中隔水静置加热,当温度超过50℃后,δ—葡萄糖酸内酯开始发挥凝固作用,使袋内的豆浆逐渐形成豆脑。加热的水温为90℃,加热时间为10min,到时后立即冷却,以保持豆腐的形状。
五、结果与讨论
(1)制订方案 根据老师指定的原料,结合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设计豆腐制作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后进行实验。
(2)设计感官评价表,要求对制作的豆腐进行感官评定。
(3)制作内酯豆腐的两次加热各有什么作用?
(4)影响钙盐豆腐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豆腐加工操作?
六、注意事项
(1)要选无污染、无霉变的大豆,另,大豆浸泡的时间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夏天一般时间较短,泡好的大豆要达到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瓣内表面略有塌陷,手指能够掐断,断面没有硬心。
(2)凝固剂加入豆浆中时,要迅速搅拌均匀后静置。
思考题
豆腐凝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1052-2014 绿色食品 豆制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黄明伟,刘俊梅,王玉华,等.大豆蛋白组分与豆腐品质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13):94-98.
[3]邹艳楠.豆腐加工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5(7):80.
[4]于新,吴少辉,叶伟娟.豆腐制品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