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通行的膳食指南中,有一条叫作“适量饮酒”,很多人把这一条理解成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在社会上流传得非常广,很多营养师和医生也这么告诉别人。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说法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档美国节目。某家美国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我们都知道油炸的和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对心血管健康是不利的,但是法国人这些食品吃得挺多,他们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不高。于是这家美国电视台就提出了一个假设:法国人喝葡萄酒比较多,而葡萄酒对保护心血管有利。他们用这个理由来解释“法国悖论”,正好迎合了葡萄酒行业和许多爱酒人士的需求,于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法国悖论”非常有意思,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仅仅葡萄酒,甚至白酒,对于心血管可能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他们的结论是这样的:跟那些从来不喝酒的人相比,所谓“适量饮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要低20%。因此,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每天睡前喝一杯红酒能够软化血管,还能够美容”就不足为怪了。针对这种说法,美国心脏协会(AHA)非常明确地表示了反对,反对的理由是:首先,以喝酒来保护心血管的科学证据并不充分,只是有一些很初步的数据,并不算是科学上的盖棺定论;其次,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心血管的方法,比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蔬菜、粗粮的摄入,加强锻炼,等等,这些方法远比喝酒要有效、安全得多。
在我们考虑喝酒对健康的影响的时候,当然不能只考虑心血管,我们还要考虑别的方面。有更多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酒精会增加很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酒精就是乙醇,它进入人体之后,第一步反应变成了乙醛,而乙醛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致癌物。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尤其是与消化道有关的癌症及其他很多种癌症,经常喝酒会让它们的发生风险高出几倍。当我们全面考察喝酒对健康的影响时,结果是:喝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同时带来了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的增加。综合起来看,喝酒对于健康没有好处,我们不能说“喝酒有益健康”。
美国广泛流行的“适量饮酒”,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如果你要喝酒,那么应控制量,要适量,不要过量”,而不是“为了健康,你应该喝酒”。
那么,按照这一“适量饮酒”的说法,什么叫“适量”呢?具体来说,对于女性,每天喝酒不应超过1个酒精单位;对于男性,每天喝酒不应超过2个酒精单位。所谓的1个酒精单位是指18毫升的酒精。18毫升酒精对应于我们常喝的酒,比如说30多度的中度白酒,大约是1两,而对应60度的高度白酒,只有30毫升;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是12%,那么就相当于150毫升;而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是3%,那么就相当于600毫升。(www.xing528.com)
如果超过了“适量饮酒”的量,也就说明喝多了,那么,酒对心血管的那点可能的保护作用也就没有了,而致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除此以外,喝酒会让身体失去控制,比如容易摔倒而因此骨折等。
在我们喝酒的时候,当酒精进入口腔,它就开始了代谢和转化。酒精代谢的第一步,是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然后接着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每一步过程都不简单,还牵涉很多生化反应,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酶的作用。很多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这就导致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这种堆积会导致头晕、脸红,有的人会脸色发白。而乙醛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致癌物,它能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结合,产生突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能喝酒的人,喝非常少的酒就会脸红,就会有反应。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是“锻炼”不够,喝得不够多,所以不能喝。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酒量大小是天生的,它取决于我们体内的酶的作用。喝酒就脸红,意味着他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比较缺乏。在喝酒的时候,他体内积累的乙醛会比较多,他的患癌风险将会是其他能喝酒的人的好多倍。换句话说,我们在酒桌饭局上劝一个不能喝酒的人喝酒的时候,他所承担的患癌风险比那些能够喝酒的人高好几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