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学”主导的时代,哪怕是街头算命的都喜欢打着“科学算命”的招牌。各种瘦身减肥的新方法,也往往加上了“科学研究发现”的前缀。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科学新闻”:今天美国科学家发现这种食物成分能够燃烧脂肪,明天德国科学家发现那种食物能够抑制脂肪吸收,后天日本科学家又说去年的某项研究不能被重复……只关心科学对我们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普通人,常常应接不暇,被这些“科学研究”搞得头晕目眩。
多数的科学研究发现都是针对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细小的对象,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很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公众媒体报道的时候,这些结果经常被“妙笔生花”地演绎成灵丹妙药。比如说,科学家们可能把从某种食物中提取出来的某种成分拿去做实验,连续喂给试验小鼠或者什么动物吃一段时间,然后跟不吃这种提取物的动物相比,看看实验动物的体重是不是下降了;如果下降了,就说明这个成分对减肥可能有帮助。到了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会变成这种食物“具有减肥功能”,原因是“其中含有某种成分”。
这样的媒体报道虽然很吸引眼球,但纯属哗众取宠。吃提取物和吃含有这种提取物的食物是两回事。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某种“减肥物质”,你必须吃下相当量的该种食物,而这些食物会导致你的食谱发生变化,或者使你额外增加了进食量,又或者是其取代了一部分其他的食物。前者本身就与“减肥”背道而驰,而后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则很难说。(www.xing528.com)
在媒体思路的启发下,那些“减肥物质”就被提取出来,作为“减肥保健品”。保健品商显然很喜欢这种思路。它或许能够解决人多吃额外食物的问题,但并不见得靠谱。一般来说,正常食物中的这些“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会很高,也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当人直接吃提取物的时候,吸收的量可能大大超过了正常饮食带来的量,是否还安全就不好说了。比如正常食用姜、蒜都不会有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过多服用姜、蒜的提取物就有降低血糖及影响正常凝血的危险。在研究一种物质对减肥的影响的时候,科学家并不能确定这种物质会不会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此外,小鼠和人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在小鼠身上有效的东西在人身上不一定有效。动物实验提供的只是可能性,科学家们做这些研究是为了寻找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而不是用它直接作为膳食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