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集中供热: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城市集中供热: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性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进入21世纪,城市集中供热更加迅猛发展,平均每年以2亿m2的速度快速增加。由此可见,城市集中供热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新的燃料,进入城市集中供热领域。

城市集中供热: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集中供热类型

集中供热是指热源通过热力网向某个较大的区域或若干企业供热。集中供热可以利用热电联产的热电厂或区域性供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从供热方面看,根据集中化的程度将集中供热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热电联合能量生产为基础的供热。如区域性热电厂、工业企业自备热电厂、联片小型热电站等。

(2)区域性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

(3)利用工业余热集中供热。

(4)利用新能源的城市集中供热。如采用低温核供热堆的核供热站。

2.各类集中供热的特点及其应用

表6-1列出了各种集中供热的特点及应用,其中新能源供热有原子能热电厂、低温核供热堆、太阳能地热能等。低温核供热堆是城市区域性集中供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热源,在未来的城市供热中将得到发展。我国早已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1989年清华大学就建成5MW低温核供热实验堆。目前该校已初步形成核供热堆工程技术开发基地,正设计200MW核供热站。

表6-1 各类集中供热的特点及应用

以上几种集中供热方式,各具优缺点,具体采用何种类型,应结合当地用热情况和能源结构,进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比较和环境保护评价,采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佳方案。(www.xing528.com)

3.我国集中供热现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发展的新的城市公用事业。在改革开放强大动力推动下,城市集中供热不断兴旺、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几乎每年以6000万m2的速度增加。进入21世纪,城市集中供热更加迅猛发展,平均每年以2亿m2的速度快速增加。截止2007年,达到30亿m2,与1983年的3000万m2(我国第一次统计的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数字)相比,增加了100倍之多。其中,住宅建筑面积占70%以上,面积为212288.3万m2,用热人口达1.5亿。由此可见,城市集中供热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居民住宅条件和舒适度的重要手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新的燃料,进入城市集中供热领域秸秆、垃圾等成为热电厂的新燃料,太阳能供热在山东、河北等一些地区开始应用,热泵(包括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海水热泵等)已广泛应用在城市供热中。

4.现代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代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由多个热源、带有泵站和热力站的热网(枝状网或环行网)并配置微机监控系统和有完善调控装置的用户所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它能够可靠、经济、可控地按照需要把热能送到各个用户。

多热源联网供热指在供热过程中实施按能效高低排序调度各热源供热量。其核心内容是在保证用户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热源的供热量能按需调度。真正意义的多热源联网是在综合运用循环泵调速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热网联合运行技术,而不是简单地将各热源的管网用连通管相连。

多热源联网供热的优点如下:

(1)节约能源。多热源实施联网供热,可以根据负荷变化,保持低能耗的热源经常处于满负荷状态下工作,高能耗的热源只在其他热源不足时才投入,这样做可以实现最小的供热消耗。

(2)实现经济运行。多热源联网系统运行,当增加负荷时,依次投入热价低到热价高的热源;当减少负荷时,依次退出热价高到热价低的热源,实现经济运行。

(3)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当其中某一个热源因故障而减少或停止供热时,其他热源可以增加并将其按需要送到各个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