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矩
力对物体除了移动效应外,有时还会产生转动效应。当用扳手拧紧螺母时,力F对螺母拧紧的转动效应,不仅取决于力F的大小和方向,而且还与该力到作用点的垂直距离d有关。力越大、力和转动轴间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的转动的作用就越大。
如图1-1-16所示扳手拧螺母,会感到加在扳手上的力越大,或者力的作用线离中心越远,就越容易转动螺母。
图1-1-16 扳手拧螺母的力矩
力和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在同一平面上转动轴线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臂。
(1)力矩的定义
用F表示力,用d表示力臂,那么力和力臂的乘积Fd为量度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效应的物理量,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用符号MO(F)表示:
注意: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为零:
①力等于零;
②力臂等于零,即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
(2)正负号规定
如果力使物体绕矩心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取正号;做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取负号。
(3)力矩的单位
(4)力矩的应用
汽车修理工常用的呆扳手,如图1-1-17 所示,其手柄部分的长短是根据所拧紧螺栓的直径规格而定的,因为手柄部分越长,其力臂就越大,在同样力的作用下力矩也越大。如果呆扳手的手柄长度不受限制,就有可能把直径小的螺栓拧断。
图1-1-17 常用呆扳手
例1:如图1-1-18所示,已知力F为10N,杆件长d=20m。求力F对点O的力矩。
图1-1-18 求力F对点O之矩
解:M0(F)=±F·d
(a)M0(F)=+F·d=200 N·m
(b)M0(F)=-F·d·cos30°=-100 N·m
(c)M0(F)=-F·1/2·d·cos30°=50 N·m
(d)M0(F)=0
例2:如图1-1-19所示,已知P1=60N,P2=40N,图中L1=2m,L2=4m,计算力P1、P2对O点的力矩。
图1-1-19 计算力P1、P2对 点的力矩。
解:M0(P1)=P·L1·sin30°=60 N·m
M0(P2)=P·L2=160 N·m(www.xing528.com)
注意:讲一个力的力矩一定要指出是这个力相当于哪个位置(矩心)的矩,撇开矩心来讲力矩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是对同一个矩心的力矩,才可以相加,不同矩心的力矩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5)合力矩定理: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即
MO(F)=MO(F1)+MO(F2)+MO(F3)+…+MO(Fn)= MO(Fi)
(6)力矩的性质
性质1:当力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性质2: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力对点之矩不改变。
性质3:力可以对其作用平面内的任意点取矩,矩心不同,所求的力矩的大小和转向就可能不同。
2.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①力偶的定义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力偶用(F,F′)符号表示。
钳工用手动丝锥攻螺纹的力(如图图1-1-20(a)所示)、汽车司机用双手转动方向盘的力(如图图1-1-20(b)所示)等都是一对等值、反向的平行力,它们能使物体发生单纯的转动。力偶对物体的外效应是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
图1-1-20 力偶
②力偶的作用效应
改变物体转动的效应或引起物体扭转变形。
③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作用面、转动方向。力偶中两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④力偶的性质
性质1:力偶没有合力,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它必须用力偶平衡。
性质2: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偶矩来度量。
性质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动方向相同,则两力偶等效,它们可以互相替代,如图1-1-21所示。
图1-1-21 等效力偶
(2)力偶矩
力偶的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F与力偶臂d的乘积,作为量度力偶在其作用面内对物体转动的效应,称为力偶矩,如图1-1-22所示。
记作M(F,F'),或简写成M,即 M(F,F')=M=±Fd
力偶矩是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度量,其正负号的规定及其单位与力矩相同。
图1-1-22 力偶矩
两个重要的推论:
①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②任意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改变,就不会影响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