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材料主要性能指标解析

金属材料主要性能指标解析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通常衡量金属材料铸造性的指标有流动性、收缩率和偏析倾向,见表2-12。如果金属材料的塑性好,易于锻造成型而不发生破裂,就认为锻造性好。

金属材料主要性能指标解析

(一)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简介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这些指标是满足各种机械的使用和加工的依据。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

1.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不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一些本征性能,包括材料与热、电、磁等现象相关的性能。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的有关名词术语,见表2-9。

表2-9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的有关名词术语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2.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发生化学反应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抗氧化性、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等。金属材料化学性能的有关名词术语,见表2-10。

表2-10 金属材料化学性能的有关名词术语

续表

3.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主要指金属在不同环境因素(温度、介质)下,承受外加载荷作用时所表现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变形和断裂。通常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刚度弹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等。常用力学性能,见表2-11。

表2-11 常用力学性能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4.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在设计机械零件和选择其加工方法时,都要考虑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一般地,按成型工艺方法不同,工艺性能有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热处理工艺性能等。另外,常把与材料最终性能相关的热处理工艺性也作为工艺性能的一部分。

(1)铸造性:金属材料的铸造性是指金属熔化成液态后,再铸造成型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性。通常衡量金属材料铸造性的指标有流动性、收缩率和偏析倾向,见表2-12。

表2-12 衡量金属材料铸造性的主要指标名称、含义和表示方法

(2)锻造性:锻造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锻造过程中承受塑性变形的性能。如果金属材料的塑性好,易于锻造成型而不发生破裂,就认为锻造性好。铜、铝的合金在冷态下就具有很好的锻造性;碳钢在加热状态下,锻造性也很好,而青铜的可锻性就差些。至于脆性材料的锻造性就更差,如铸铁就几乎不能锻造。为了保证热压加工能获得好的成品质量,必须制订科学的加热规范和冷却规范,见表2-13。

表2-13 锻件加热和冷却规范的内容、含义和使用说明

(3)焊接性:用焊接方法将金属材料焊合在一起的性能,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用接头强度与母材强度相比来衡量焊接性,如接头强度接近母材强度则焊接性好。一般说来,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中碳钢中等,高碳钢、高合金钢、铸铁和铝合金的焊接性较差。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难易程度,见表2-14。

表2-14 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难易程度

续表

注:☆—通常采用 ★—有时采用 ○—很少采用 ●—不采用

(4)切削加工性: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金属在切削加工时的难易程度。加工性如何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诸如材料的组织成分、硬度、强度、塑性、韧性、导热性、金属加工硬化程度及热处理等。具有良好切削性能的金属材料,必须具有适宜的硬度(一般希望硬度控制在170~230HBS)和足够的脆性。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刀具易于切入,切屑易碎断,就可减少刀具的磨损,降低刃部受热的温度,使切削速度提高,从而降低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一般说来,有色金属材料比黑色金属材料的加工性好,铸铁比钢的加工性好,中碳钢比低碳钢的可加工性要好,热轧低碳钢加工表面精度差,切削加工中易出现“黏刀”现象,这是由于它的硬度、强度低而塑性、韧性高的缘故。难切削金属材料,不锈钢和耐热钢是由于它们的强度、硬度(特别是高温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偏高,所以难于加工。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评定,可切削性能的好坏,通常用“切削率”或“切削加工系数”来相对地表示,亦即“相对切削加工性”。这种表示方法,对于加工部门来说是比较实用的,因而使用较为广泛。

所谓“切削率”或“切削加工系数”,是指选用某一钢种作为标准材料(一般选用易切结构钢——Y12,也有采用其他钢种的),取其在切削加工精度、粗糙度相同和刀具寿命一致的情况下,用被试材料与标准材料的最大切削速度之比值来表示。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的,称为“切削率”(标准材料的切削率规定为100%);比值以整数或小数表示的,称为“切削加工系数”(标准材料的切削加工系数规定为1)。凡切削率高或切削加工系数大的,这种材料的加工性就较好;反之,就不好。

各种金属材料的可加工性,按其相对切削加工性的大小,可分为8级,见表2-15。

表2-15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级别及其代表性材料举例

续表1

续表2

注:本表所列各类材料的切削率,由于资料来源不一,仅供参考。

(5)热处理工艺性能:热处理是指金属或合金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方法,以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

衡量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性能的指标有:淬硬性、淬透性、淬火变形及开裂趋势、表面氧化及脱碳趋势、过热及过烧敏感趋势、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等,见表2-16。

表2-16 衡量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性能的主要指标名称、含义和评定方法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6)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试验,见表2-17。

表2-17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试验

续表

(二)常用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1.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术语

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术语,见表2-18。

表2-18 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术语

续表

注:本表摘自(GB/T 10623—2008)

2.钢铁材料的铸造收缩率(www.xing528.com)

钢铁材料的铸造收缩率,见表2-19。

表2-19 钢铁材料的铸造收缩率

续表

注:①此表适合于砂型铸造。
②通常简单厚实件的收缩可视为自由收缩,除此之外均视为受阻收缩。
③湿砂型、水玻璃砂型的铸造收缩率应比干砂型大些。油砂芯的收缩率介于湿型和干型之间。

3.常用钢铁材料的熔点热导率比热容

常用钢铁材料的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见表2-20。

表2-20 常用钢铁材料的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

注:表中的热导率及比热容数值指在0℃~100℃范围内。

4.常用钢铁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

常用钢铁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见表2-21。

表2-21 常用钢铁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续表

5.常用钢材的线胀系数

常用钢材的线胀系数,见表2-22。

表2-22 常用钢材的线胀系数(单位:×10-6/℃)

6.结构钢的线胀系数

结构钢的线胀系数,见表2-23。

表2-23 结构钢的线胀系数(单位:×10-6/℃)

续表

7.常用钢铁材料的密度

常用钢铁材料的密度,见表2-24。

表2-24 常用钢铁材料的密度

8.不锈钢和工具钢的线胀系数

不锈钢和工具钢的线胀系数,见表2-25。

表2-25 不锈钢和工具钢的线胀系数(单位:×10—6/℃)

注:括号中的牌号为旧牌号。

9.铁合金的密度及堆密度

铁合金的密度及堆密度,见表2-26。

表2-26 铁合金的密度及堆密度

续表

(三)新旧标准拉伸性能指标名称和符号对照

新旧标准拉伸性能指标名称和符号对照,见表2-27。

表2-27 新旧标准拉伸性能指标名称和符号对照

(四)各种硬度间的换算关系

各种硬度间的换算关系,见表2-28。

表2-28 各种硬度间的换算关系

续表

(五)有色金属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有色金属硬度(HBW)与抗拉强度Rm(N/mm2)的关系,可按关系式Rm=K HBW计算,其中强度-硬度系数K值按表2-29取值。

表2-29 有色金属强度-硬度系数K值

(六)钢铁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力学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布氏硬度与抗拉强度的换算关系近似为:

(1)低碳钢:Rm≈3.53 HBW。

(2)高碳钢:Rm≈3.33 HBW。

(3)合金钢:Rm≈3.19 HBW。

(4)灰铸铁:Rm≈0.98 HBW。

钢铁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见表2-30。

表2-30 钢铁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注:①HBS为采用钢球压头所测布氏硬度值,在GB/T231.1—2009中已取消了钢球压头。
②HBW为采用硬质合金球压头所测布氏硬度值。
本表摘自GB/T1172—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