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持高品质的祁门红茶制作工艺与挑战

保持高品质的祁门红茶制作工艺与挑战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3年出生的闵宣文今年已80多岁,他的家乡在浙江湖州。对于祁门红茶能保持一贯的高品质,闵宣文认为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祁门红茶有严格的制作工艺技术,不能随意盲目搞创新。每年送茶是从祁门直接上火车专列,由军队负责送往北京。有工人离开茶厂另谋生路,也有更多私人的小规模茶厂出现,其他地区打着祁门红茶招牌的茶叶开始出现在市场中,闵宣文不禁开始担心起茶厂的前途。

保持高品质的祁门红茶制作工艺与挑战

1933年出生的闵宣文今年已80多岁,他的家乡在浙江湖州。少年时代的闵宣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会跟红茶有任何交集。到1950年,在苏州求学的闵宣文考进了上海商检局,加入局里开设的“茶叶产地检测人员培训班”进行学习。从此,闵宣文走进了祁红世界

自1953年春季采茶时节,每年四五月闵宣文便开始到祁门精制厂、历口茶厂进行红茶检验审评,要忙到九、十月再回到上海。闵宣文也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祁门红茶的工艺、制作特点。到了1958年,掀起了上海支援安徽的热潮,闵宣文便被上海商检局正式调到了祁门茶厂担任技术员。这一来,就待到了今天。

·祁门的路不容易走·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还很贫穷,祁门本就藏在山区,交通很不方便。闵宣文回忆起当年从上海到祁门的路途,也觉得挺不可思议。从上海到祁门一共得花两天的时间,先花一天时间坐火车从上海到黄山,再从黄山坐车到祁门县。

当年从黄山到祁门全是山路,往返于两地的客车班次极少,只有早上发车,所以得起个大早去坐客车。闵宣文记得那时到祁门的客车还是烧煤的,靠煤炭驱动车辆,开得特别慢。再加上黄山到祁门的路又窄又烂,还是多弯的山路,别看现在只需要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那个时候一路颠簸真得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行。

·扎根祁门·

从上海这个大城市调到祁门这个小县城,在旁人眼中看来,无论是生活、工作、收入都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发生变化。而闵宣文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淡。

在他看来,组织调他来祁门,那他就去好好工作,没考虑过两地的差距,更没考虑过以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儿。他说:“那个时候还是年轻人,根本想不到那么远,就只是想去了就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其他的根本没有想过。”说着,闵宣文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平静的心。

带着这颗平静的心,闵宣文来到了祁门这片土地上。

祁门红茶一直是祁门的经济支柱产业,闵宣文到祁门的时候,祁门的红茶仍旧是全部向国外出口,主要国家有苏联和欧洲诸国。虽然祁门当时确实贫穷,不过祁门茶厂的工人们还是比普通人强一点,不算富贵但至少能吃饱穿暖。闵宣文对那时为他提供的生活品质还是颇为满意的,就全心投入到厂里对茶叶的检测审评中。

对祁红的了解越来越深,把品质也保证得越来越好,闵宣文就这样在祁门生活下来,成为了祁门一个普通的茶人,也成为了祁红历史里一个重要的茶人。

·见证辉煌·

当闵宣文向我们说起这段辉煌的历史时,他的语调总会高昂许多,时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眼睛眯起来也能看到透出的神采。

1960年,老祁门茶厂搬迁,引进了苏联支援的整套红茶初制设备,比起厂里的老设备先进了许多。闵宣文虽然不是制作茶叶的茶师,但是他对设备的研究也不比任何人少。每一个过程的操作都会对茶叶品质造成影响,为了能达到祁红品质的要求,闵宣文三天两头往车间跑,对于茶叶的初制提出了不少建议,品质标准就这样逐步成体系地建立起来。(www.xing528.com)

对于祁门红茶能保持一贯的高品质,闵宣文认为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祁门红茶有严格的制作工艺技术,不能随意盲目搞创新。“越是严格按照工艺技术的,最后做出的茶叶越好,20世纪30年代吴觉农、胡浩川他们就定了祁门红茶制作工艺流程,破不得。”

闵宣文说,在那个其他茶叶种类都有各自独特制作方法的时代环境下,只有祁门红茶还遵循着他刚来到祁门时的分级法,不会出现一丝的混乱,所以祁红的品质才会保持一致。现在的祁门工夫红茶,还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分级法,分为国礼、特茗、毫芽A和B,然后一到七级。

计划经济时期,祁门茶厂垄断了祁门几乎所有的红茶资源,可以在祁门县境内全部产出的几十万公斤茶叶里精挑细选,经过层层筛选和加工,最终得到少有的几千公斤国礼茶,最好的一吨茶送往外交部做礼茶。每年送茶是从祁门直接上火车专列,由军队负责送往北京。闵宣文说自己喝到的国礼茶,也就是在装完箱后剩的那么零星半点,有时候一年也只有几杯的量。

“印象中最深的是1980年送外交部的一吨茶,兰花香很明显,还带着祁门红茶特有的青苹果香,喝到嘴里,又有种蜜糖味,做了这么多年的茶,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馥郁的‘祁门香’。那时候,对礼茶的管理要宽松点了,每年能剩一点。1986年,英国女王到上海,上海市派人到我们这里找茶。”

1982年,闵宣文开始担任祁门茶厂的技术副厂长,在他担任副厂长期间,祁门红茶四次获得各博览会的金奖,也被作为中国领导人国事礼茶多次亮相,这些成绩让闵宣文颇有成就感,几十年投入的心血也算是有了回报。

20世纪计划经济的岁月里,祁门茶厂也算发展得顺风顺水。但到90年代中期,祁门茶厂跟大多数国营厂一样,开始经历低谷。

·失落的茶厂·

20世纪90年代中期,祁门茶厂国营垄断的体制开始逐渐进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水土不服。国外出口订单的波动,国内市场知名度的缺失,让祁门红茶感到腹背受敌的压力。有工人离开茶厂另谋生路,也有更多私人的小规模茶厂出现,其他地区打着祁门红茶招牌的茶叶开始出现在市场中,闵宣文不禁开始担心起茶厂的前途。

茶厂终究是支撑不下去了,2005年祁门茶厂改制,工人们开始到其他私营茶厂里工作,厂房人去楼空,昔日辉煌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这让闵宣文心里很难受。当然,闵宣文是祁门当地最著名的茶人,想聘请他的厂家自然很多。闲不下来的闵宣文选择了在几家私营的茶厂担任技术指导的工作,也算是跟祁红没有分开。

没有了当年国营茶厂的生产规模,闵宣文的“官堆”本领少了用武之地。

本意是想参观一下老祁门茶厂的旧址,闵宣文告知老茶厂前几年已经拆掉了,留下办公楼和几栋破旧的厂房也已经破烂不堪,在历口的另一处厂房不久前也被人买去做其他用途了。

但庆幸的是,消失的只是祁门茶厂厂房,祁门红茶仍旧活跃在茶叶的舞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