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机械制茶新篇章

开启机械制茶新篇章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34年10月至1949年12月,担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胡浩川在调查当地茶农红茶初制方法和各茶号收购茶农湿坯毛茶精制成箱出运的具体情况后,开始着手祁门红茶机械制作的实验。从萎凋到揉捻、到发酵,经过反复的交叉比对试验,最后形成祁门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开启中国机械制茶的新时代。

开启机械制茶新篇章

1934年,吴觉农因出国考察,便推荐了另一位也在中国现代茶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师——胡浩川来担任祁门茶业改良场的场长。

胡浩川先生1896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是著名的茶学家,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就读于浙江杭州甲种农校,后去日本留学,是中国最早一批赴国外学习制茶技术的留学生之一。从1934年10月至1949年12月,担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

胡浩川先生到祁门后的15年间,无论再多的兵祸战乱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胡浩川都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空废,茶园不生荒”作为自励,对祁门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他的著名诗句“不爱人间富贵花,只采平凡快活茶”是那一代茶人精神境界的写真。

这也许是胡浩川活得最艰难的15年,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都在其中,但也正是胡浩川奠定自己在中国茶业史上大师地位的15年——吴觉农在祁门开创了一个运动,胡浩川则将其发展成为一次祁门红茶的革命。

革命的内容放在今天来看,一点都不神奇,不过是梯田茶园如何建,茶树的种植空隙如何留,栽培管理如何进行,推广机械化制茶和培育种植最适合做祁门红茶的茶种槠叶种……我们把它看成常识,却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胡浩川、吴觉农这些大师的肩膀上。(www.xing528.com)

2 在平里茶业改良场旧址保存的脚踏式揉捻机

1935年,是胡浩川到祁门后的第一个茶季,在他的规划下,实验茶园、苗圃、经济茶园等已经开辟不少,也购置了必需的机具设备,初制厂和办公室也建好,职工生活也较之前安定。胡浩川在调查当地茶农红茶初制方法和各茶号收购茶农湿坯毛茶精制成箱出运的具体情况后,开始着手祁门红茶机械制作的实验。他和滇红的创始人,当时“祁门茶业改良场”的技术员冯绍裘先生,上海商检局茶检室技士范和钧先生,刚从日本、台湾实习制茶技术回来的徐方干先生等一批技术人员,在只有几台简陋的手摇粗揉机和小型的电动揉捻机、干燥设备的条件下,以不同的鲜叶原料开始了祁门红茶机械制茶的实验。从萎凋到揉捻、到发酵,经过反复的交叉比对试验,最后形成祁门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开启中国机械制茶的新时代

最基础的知识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石,比如勾股定理之于几何,万有引力之于物理。胡浩川为祁门红茶栽培、生产、管理、工艺上制定的标准体系甚至延续到现在,这使祁门红茶从来不像其他茶区一样,有大量高手在民间的传说,反而越是严格按照规范工艺技术执行的,最后做出来的祁门红茶越好。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胡浩川先生除了规范祁门红茶工艺、撰写大量的茶叶科研报告外,还写诗、编剧。1937年,他编写了一部戏剧《祁门红茶》,从茶树种植开始,述说了祁门红茶采摘、初制、精制的整个过程。当时只完成了剧本创作,并没能排演。1949年10月,为庆祝祁门解放,《祁门红茶》剧本被改编成六幕采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部戏进行排练并正式上演,引起强烈反响。祁门采茶戏《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分序曲、种茶、采茶、制茶之一(初制)、制茶之二(精制)和尾曲六幕。“序曲”写道:“哪儿的红茶最著名,天下数祁门。江里有拍天的大水,山上有连天的森林;晴天早晚满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这儿生,她享尽了天有的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