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使镜头形成运动的手段和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镜头内景物和人物的运动形成的内部运动,或者蒙太奇剪辑形成的运动,又或者摄像机机位、光轴等变化形成的镜头外部运动,不一而足,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下面重点阐述镜头外部运动的规律以及造型功能差异。
镜头运动是指通过调整机位、光轴或镜头焦距从而使画面框架连续变化的一种镜头形式,也称为运动镜头,一般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和升降镜头集中形式。镜头的运动可以用来模拟人在生活中各种运动场景中如坐车、电梯、飞机等的视觉感受,使电视艺术更加符合现实和真实,这也是电视艺术区别于绘画、图片摄影等平面造型艺术的艺术形式。
推镜头
推镜头是指将摄像机由远推近或调整镜头焦距从而使画面框架不断接近被摄主体的一种摄法。具有视点前移、主体由小变大、背景由大变小的画面特征。
推镜头具有突出主体人物、突出关键细节、介绍整体和局部或环境与人物关系、调整画面节奏及表现特定主题意义的功能。
拍摄推镜头时要注意画面落幅和过程中焦点的处理,并始终保持主体的构图中心位置,此外还要保持推的速度与画面内情绪、节奏一致。
拉镜头
拉镜头是指摄像机由近拉远或调整镜头焦距从而使画面框架不断远离被摄主体的一种摄法。具有视点后移、主体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的特点。
拉镜头在被用来表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时,更为强调的是环境,具有某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味。拉镜头还可以利用起幅和落幅景物的差异形成对比、反讽或比喻等效果,有时还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悬念感。拉镜头由于其由小变大逐渐远离的视觉效果非常像“离别、退场”,所以还经常被用作场景、段落或全片的结束性镜头。如果拉镜头起幅为小景别画面空间表现得不明确,在影视剧中还可以被用来作为转场镜头。
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通过调整镜头光轴方向从而使画框和拍摄内容变化的一种摄像方法,通常是借助三脚架云台或摄像师自身为支点进行调整,机位和焦距两个参数调整与否均可,如果两者随同光轴一起调整就会变成综合运动如拉摇、推摇或移动摇等,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是单纯摇镜头。
摇镜头也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宽广范围摇头环顾的一种视觉效果,是有现实依据的。所以摇镜头经常用来展示宽广或高大的空间范围,即使是小景别也可以通过摇的过程包容更多景物信息;摇镜头可以用来交代镜头中先后出现的景物之间的特殊关系,甚至可以让这种关系根据需要呈现对比、暗喻或因果等特殊指向;摇镜头还可以用来模拟电视中人物环视的主观视线,形成主观性表达。
拍摄摇镜头一般要注意保持摇的过程平稳、匀速并与画面内部情绪氛围相符,如果打破了这种平稳、均匀,有时候也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情绪,比如酒醉、崩溃、神经质等。
移镜头
移动镜头是指借助于各类辅助器材和工具使摄像机保持不断运动的一种拍摄方式,是一种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各种工具边移动、边观看的视觉效果。特征就是画面框架一直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使画内人物、景物以及构图也随之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移镜头用来拍摄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层次的复杂场景时,能够将空间场景的复杂性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相比较于前文讲到的推、拉、摇等镜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移镜头也可以模拟人物的主观视线,让观众与画内人物视线合一,进而产生与画内人物相同或相似的视觉效果,能够带来更为强烈的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移镜头的拍摄和设计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根据节目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设计,但由于其运动过程中的多景别、多构图特点,使拍摄和设计移镜头相比较于其他镜头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跟镜头
跟镜头是指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并随之一起运动的拍摄方式,一般可分为前跟、侧跟和背跟(后跟)三种处理。画面特征是景别不变的情况下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保持在画框内相对稳定的构图位置,但是环境背景却在不断变化之中。
跟镜头由于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处在画面的构图中心,可以使被摄主体和观众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看状态,能够让观众连续而清晰地观看运动的被摄主体。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动的主体引出不断运动变化的背景环境。
背跟镜头从主体背后跟拍,观众看到的是主体背影和不断运动的环境,观众视线和主体人物视线存在一定程度的同一性,所以能够表现出一定主观性,给观众较强烈的参与感。具有一定的纪实意义。(www.xing528.com)
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是指借助升降工具随之上下运动进行的一种拍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运动镜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移动镜头即垂直移摄,由于其特殊的造型性和表现力,特将升降镜头单独抽出展开讲解。
升降镜头是水平移摄在垂直维度的使用,可以用来客观展示高大景物的局部特征,且不会产生上下摇摄拍摄高大景物的透视变形。
升降镜头可以在一个镜头中完成俯仰变化,可以用这一造型特征完成编导对人物感情状态的表达,比如利用初始镜头高视点画面俯角效果表达蔑视,当镜头下降,镜头慢慢成为仰角,则表现出敬仰之情。
升降镜头还经常用在一些如战争、集会等大规模、大纵深场景的拍摄中,用来展现规模、气势或氛围等,能够有效强化空间深度和广度。
镜头的运动除以上几种形式外,还有将几种运动形式融合使用的综合运动镜头,综合运动镜头具有更为复杂多变和综合的作用和表现力,相比较而言,综合运动的镜头设计和拍摄难度系数也相应增大很多,这也是编导和摄像师们长期以来竭尽全力想要取得突破和创新的内容之一。
拍摄运动镜头对(于)照明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镜头运动带来画框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景物和构图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照明工作不能停留在一个场景或一个画面的光线设计,而是要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动态变化,分区设计,情感气氛既要追求统一又要根据场景差异而有所区别。
画面洞察力是影像从业者在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一种视觉思维与意识,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具有良好的画面洞察力可以使影像创作更加富有创造力和视觉说服力。当然,以上内容既是将摄影摄像造型方法中的几个重要而且又相对基础的方面进行阐述,也是培养画面洞察力的入门基础。要培养良好的画面洞察力绝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而是要在这些基础上更加广泛、庞杂地涉猎摄影摄像理论知识和美学知识,兼收并蓄,不断揣摩,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慢慢形成用视觉思维解决影视创作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使得视觉思维的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由有意识转变为无意识。
★本章思考与练习题★
1.电视照明工作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2.在电视照明工作创作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
3.电视照明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4.为什么要求电视照明工作者要有画面洞察力(画面感知能力)?
【注释】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电影出版社,1987,第11页。
[2]格·巴·查希里扬:《银幕的造型世界》,1983,第136页。
[3]《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第109页。
[4]罗丹口述:《罗丹艺术论》,沈琪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第5页。
[5]阿·阿瑟·英格兰德、保罗·佩佐尔德:《电视影片的摄制》,张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第133页。
[6]格·巴·查希里扬:《银幕的造型世界》,1983,第2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