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优化为:纯金属结晶的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优化为:纯金属结晶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0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形成晶核的过程简称为形核。从结晶过程可知,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具有过冷度。

1.纯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

纯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是用来描述金属结晶的冷却过程的,它可以用热分析法测量绘制。具体步骤:首先将金属熔化,然后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其温度;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将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4所示,该曲线即为该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

由冷却曲线可知,金属开始时为液体状态,温度随时间下降;之后出现水平线,这是由于液体金属进行结晶时,内部放出的结晶潜热补偿了它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保持不变;随后温度又随时间下降。

2.结晶的过冷现象

从图3.4中可以看到,金属是冷却至Tn时才开始结晶的。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0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T0-Tn)称为过冷度,用ΔT表示。实验表明,金属只有在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条件下才能结晶。对同一金属来说,ΔT不是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金属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反之,过冷度越小,金属实际结晶温度就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3.结晶的基本过程

液体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通过晶核形成(形核)和晶体长大(长大)两个基本过程进行的。图3.5表示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其结晶过程的变化按从左至右[见图3.5(a)~图3.5(e)]的顺序进行。

图3.4 纯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www.xing528.com)

图3.5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a)液态金属;(b)晶核;(c)晶核长大过程1;(d)晶核长大过程2;(e)晶粒

(1)形核

当液态金属[见图3.5(a)]温度下降到接近T1时,某些局部地区会有一些原子呈规则排列起来,形成极细微的小晶体,它很不稳定,遇到热流和振动,就会立即消失。但是,在有过冷度条件下,稍大一点的细微的小晶体,其稳定性较好,有可能进一步长大,成为结晶的核心,这些细微的小晶体称为晶核[见图3.5(b)]。形成晶核的过程简称为形核。

(2)长大

晶核形成之后,会吸附周围液态中的原子,不断长大[见图3.5(c)、(d)]。晶核长大使液态金属的相对量逐渐减弱。开始时各个晶核自由长大,且保持着规则的外形。当各自生长着的小晶体彼此接触后,接触处的生长过程自然停止,形成晶粒。因此,晶粒的外形呈不规则形状。最后全部液态金属耗尽,结晶过程完成[见图3.5(e)]。

从结晶过程可知,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具有过冷度。过冷度越大,金属实际结晶温度越低,晶核形成数量越多,晶核长大速率越快,结晶完成速度越快。

细晶粒金属的强度、韧性均比粗晶粒高。其原因是晶粒愈细,晶界面愈多,分布在晶界上的杂质愈分散,它们对力学性能危害也就愈小;另外,晶粒愈细,晶粒数量愈多,凸凹不规则的晶粒之间犬牙相错,彼此相互紧固,故其强度、韧性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