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种控制系统,其投运一般都分三大步骤,即准备工作、手动投运、自动运行。
1.准备工作
(1)熟悉工艺过程
了解工艺机理、各工艺变量间的关系、主要设备的功能、控制指标和要求等。
(2)熟悉控制方案
对所有的检测元器件和控制阀的安装位置、管线走向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过程控制工具的操作方法。
(3)全面检查
对检测元器件、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和其他有关装置,以及气源、电源、管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它们处于正常状态。
(4)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应该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如果被控变量值偏高,则控制作用应该使之降低;反之,若被控变量值偏低,则控制作用应该使之升高。控制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应与干扰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相反,才能使被控变量回复到设定值。这里,就有一个作用方向的问题。
负反馈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构成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作用方向。也就是说,控制系统中的对象、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都有作用方向。所谓作用方向,就是指输入变化后,输出变化的方向。当输入增大(减小)时,输出也增大(减小),称为“正作用”方向;相反,如果输出随着输入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则为“反作用”方向。
为使控制系统构成负反馈,则四个环节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应为“负”值。这里各个环节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象的Ko,变送器的Km,控制器的Kc和执行器的Kv。以下就各环节的作用方向进行分析。
1)被控对象的作用方向。确认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当控制阀开大时,如果被控变量增加,则对象为正作用方向,其放大倍数Ko为“正”;反之为反作用方向,Ko为“负”。
换句话说,所谓正作用对象是指,当被控对象的输入量(操纵变量)增加(或减小)时,对象的输出量(被控变量)也随之增加(或减小)。反作用对象则相反。
2)变送器的作用方向。因为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要如实反映被控变量的大小,变送器的作用方向通常都取正方向,即Km通常为“正”。
3)执行器的作用方向(指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形式要从安全角度来选择。一般来说,假如出现突发事故,断掉信号后,从安全角度,工艺上需要阀全关,则选用气开阀;若需要阀全开,则选用气关阀。气开阀的Kv为“正”;气关阀的Kv为“负”。(www.xing528.com)
4)调节器的作用方向。调节器的作用方向是这样确定的,测量值增大(或减小),其输出也增大(或减小),则调节器为正作用方向,Kc为“正”;反之,测量值增大(或减小),其输出减小(或增大),调节器则为反作用方向,为“负”。
前面三个环节的作用方向除了变送器是固定的以外,其余两个是随工艺和控制方案的确定而确定的,不能随意改变。所以就希望调节器的作用方向能具有灵活性,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和改变,从而确保控制系统为负反馈。这就是调节器一定要有正、反作用选择功能的原因所在。调节器的作用方向要由其他几个环节来决定。
上述为简单系统调节器的作用方向选择准则及方法,目的是为了构成“负反馈”。如果各环节作用方向组合不当,使总的作用方向构成了正反馈,则控制系统不但不能起控制作用,反而破坏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所以,在系统投运前必须注意检查各环节的作用方向。
(5)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构成负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只是实现良好控制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选择好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控制规律对控制质量影响很大,必须根据不同的过程特性(包括对象、检测元件、变送器及执行器作用途径等)来选择相应的控制规律,以获得较高的控制质量。
2.手动投运
1)通气、加电,保证气源、电源正常。
2)测量、变送器投入工作,用高准确度的万用表检测测量变送器信号是否正常。
3)使控制阀的上游阀、下游阀关闭,手调副线阀门,使流体从旁路通过,使生产过程投入运行。
4)用调节器自身的手操电路进行遥控(或者用手动定值器),使控制阀达到某一开度等生产过程逐渐稳定后,再慢慢开启上游阀,然后慢慢开启下游阀,最后关闭旁路,完成手动投运。
3.切换到自动状态
在手动控制状态下,一边观察仪表指示的被控变量值,一边改变手操器的输出信号(相当于人工调节器)进行操作。待工况稳定后,即被控变量等于或接近设定值时,就可以进行手动到自动的切换。
如果控制质量不理想,微调PID的δ、TI及TD等参数,使系统质量提高,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4.控制系统的停车
停车步骤与开车相反。控制器先切换到手动状态,从安全角度使控制阀进入工艺要求的关、开位置,即可停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